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刘敏 程守勤 记者 梅书华)“我现在感觉很好,生活能自理,每天都自己走走,马上就出院了。”12月8日,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病房里,即将出院的肝癌患者李老(化姓)开心地对医护人员说。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李老是中大医院继9月24日完成中国内地首例钇90玻璃微球治疗肝癌后的第二例病人,他在术后6个小时便能下床了。
七旬老人肝癌复发,治疗出现不良反应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张齐介绍,李老今年73岁,4年前在体检中发现有肝部占位性病变,考虑是肝癌可能。经过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右肝肿瘤切除术等一系列治疗后,本以为可以遏制住肝癌,没想到这阴霾却挥之不去。
2021年1月,李老在复诊时发现肝右叶下段有复发灶,直径约1厘米。又经过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免疫靶向药物等治疗后,出现了较重的不良反应,不得不停止此治疗方案。
难道就没有其他治疗方法了吗?李老不停地搜索肝癌治疗方法,就在迷茫之际,“钇90玻璃微球”新技术出现在他的视野里。于是,李老慕名找到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诊疗中心主任滕皋军教授,希望通过钇90玻璃微球技术可以为延续生命寻找新的治疗出路。
无数微小“核弹头”潜入肿瘤内部,实现精准打击
李老在中大医院完善术前检查时发现,在肝右叶S6段有2.5厘米的病灶占位。经过一轮的筛查评估,核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加成为李老通过SPE-CT等检查精准测量钇90玻璃微球的分布及测算所需剂量。
△滕皋军院士(右)带领团队成员正在手术 王倩 摄
一切准备就绪,12月3日,迎来了李老手术的日子。滕皋军院士带领团队的副主任医师朱海东、副主任医师刘加成、副主任医师张齐、潘涛博士等人,为患者施行钇90玻璃微球肝癌介入微创手术。这种先进的疗法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股动脉稳步建立手术通道,通过肝动脉将预先计算好剂量的放射微球输送至肝脏肿瘤血管中,从肿瘤内部近距离释放精准剂量的β射线杀伤肿瘤细胞。手术历时近1小时顺利完成。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感觉良好。
钇90玻璃微球,为肝癌治疗开启新路径
“钇90玻璃微球是个新技术,手术是在局麻下进行的,整个手术基本上没有什么感觉。术后我也感觉不错,生活都能自理,住院不需要家里人来陪。”李老跟记者讲述手术的感受。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诊疗中心副主任朱海东介绍,该手术是通过玻璃微球这个载体将钇90同位素精准注射到肿瘤里去,从而对肿瘤的局部进行内放疗,融合了传统的放射治疗与经血管介入治疗,对目标肿瘤实施多重打击,该技术已被诸多国际指南推荐为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而且,由于钇90半衰期较短,手术安全有效,不必过度担心对身边人产生辐射。
滕皋军院士指出,我国是肝癌高发地区,每年全球新发肝癌和死亡病例一半以上发生在中国。而且,中国肝癌危害性更大,因为三分之二患者发现肝癌时已为中晚期,不具备单纯外科手术的手术指征,需要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诊治。钇90玻璃微球治疗技术在中国内地逐步应用于临床,随着后期的推广,将使更多的肝癌患者获益。
- 南京
- 2021-12-10 20:06:12
- 南京
- 2021-12-10 20:05:29
- 南京
- 2021-12-10 20:03:21
- 南京
- 2021-12-10 2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