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地震来了该怎么逃?这场演讲比赛教你实用求生技巧




现代快报讯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地震来临时如何绝处逢生?10 月 29 日下午,南京市第七届社区地震科普宣传员演讲比赛在南京国防园开展。来自南京市江北新区和 11 个行政区的共 12 名社区地震科普宣讲员大显身手,进行激烈角逐的同时,奉上一场精彩的科普盛宴。



本届社区地震科普宣传员演讲比赛由南京市地震局主办,南京国防园承办,目的在于提高社区地震科普宣传员的防震减灾知识演讲技能,增强市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台上,12 位选手们依次登场,从不同角度,结合实际案例展开精彩讲解。" 南京地处华北地震区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内,据记载,南京历史上曾发生过数次地震。如 499 年 8 月 4 日,在南京发生 4¾ 级地震;1977 年溧水 4.1 级地震和 1979 年溧阳 6.0 级地震都曾使南京遭到轻微破坏。" 选手董姝冉说,地震离我们并不遥远,每个人都应该掌握地震安全知识。



" 宁可有备无震,不可震时不备。" 选手葛肖慧洋支招当地震来临时该如何自救。" 地震的发生往往猝不及防,地震时楼层已经开始晃动,不要惊慌,应沉着镇定,快速躲在‘生命三角’。" 生命三角区是指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地方是室内易于形成避震空间的地方。



《防灾减灾,从你我做起》《基层社区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点》《认识地震前兆,保护生命安全》…… 现场,选手们围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及地震科普知识等内容,自选主题进行演讲。他们多角度生动宣讲了地震的危害性和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经过激烈的比拼,最终来自雨花台区的耿然拔得头筹,荣获一等奖;江北新区的徐丹丹、建邺区的周子乐、玄武区的葛肖慧洋 3 人荣获二等奖;刘梦蕾等 8 名选手荣获三等奖;江北新区等 12 个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阿里亚 / 文 顾炜 刘畅 / 摄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