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十二地市 > 无锡 > 商业 > 正文
咸宁赤壁:一块砖茶 千年传奇


斑鸠引吭高歌,布谷鸟不甘示弱。清晨的松峰山下,赤壁羊楼洞古镇“茶园里”民宿园区在百鸟争鸣中渐渐醒来,层层薄雾次第散去,栋栋别墅陆续打开门窗,户户民宿晨煮黑茶,绵柔茶香顺着雕花窗棂漫溢而出。


养生福地羊楼洞古镇,万里茶道第一站,车辙依旧在,只是驼铃远。一壶砖茶,古今再相逢,多少商贾事,仍在繁荣中。


传承千年的赤壁青砖茶,在这里活化成民宿院墙的雕花砖纹、茶寮里翻涌的琥珀茶汤、游客指尖摩挲的茶饼伴手礼 …… 万里茶道第一镇,一块青砖,一个支点,撬动了百亿产业,享誉海内外。


千年渊源,天赐茶机于蒲圻


赤壁青砖茶研究院副院长冯晓光引经据典论证说,根据《宋史 · 食货志》记载,宋代景德年间(1004-1007 年),赤壁(古称蒲圻)已有成批的茶叶以“饼茶”形式运往边疆,在张家口与蒙古进行茶马交易,而将这种交易固化为官方定制,两位蒲圻籍官员功不可没。

据《万里茶道沿线历史大事年表》记载:“1570年,明朝与蒙古达成了封王、通贡和互市协议,基本结束了长达 200 年的对峙状态,史称 ‘隆庆和议’。宣大山西总督王崇古、大同巡抚方逢时、右副都御史谢鹏举,力主边销茶政策成为定制,和议达成,蒲圻茶大量运销蒙古。”


相传他们都是蒲圻人,二人力主边销茶政策。此后,蒲圻饼茶大量远销蒙古。茶商将茶叶紧压成便于驼队运输的砖块形态,沿羊楼洞—汉口—张家口—归化—库伦商路深入蒙古草原,在满足游牧民族“腥肉之食非茶不消”的需求后,商队继续北上穿越戈壁,经恰克图进入西伯利亚,经水陆交替,远行 13000 余公里,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这片神秘的东方树叶,更远销至瑞典、普鲁士等地,构建起横跨欧亚的茶叶贸易网络。


因茶而兴,第一古镇续传奇


如今的羊楼洞,世界茶业第一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等诸多文化殊荣加身。咸宁市委、市政府将赤壁青砖茶产业作为核心战略产业,以赤壁青砖茶全产业链综合产值250亿元以上、品牌价值60亿元为目标推进,每年投入近2000万元研发经费,联合高校开发袋泡茶、茶饮料、茶医药等30余类160款新产品,推动产品形态从传统砖茶向便捷化、时尚化转型。


一块青砖茶,古老文化在咸宁活化为新时代的产业,从羊楼洞老街上可见一斑。斑驳的青石板路上,明清古宅与老式茶庄鳞次栉比,茶香氤氲中延续着万里茶道的商贸基因。修缮如初的厘金局旧址陈列着当年茶税票据,32 家老茶号重悬匾额,百年前运茶的鸡公车辙痕仍深深镌刻在雷家巷口。万亩生态茶园环抱的明清古街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砖茶渥堆技艺,年轻创客将茶元素融入潮玩设计,电商直播间里中俄蒙三国语言此起彼伏。


这座浸润千年茶香的小镇,正以世界茶叶原产地地理标志为帆,在“一带一路”的航程中续写着新的万里茶道传奇。


茶旅融合,文化复兴惠民生


依托羊楼洞古镇万里茶道的文旅资源,当地多元化的创业形态应运而生,从最初的探索尝试到逐步壮大,带动周边群众创业、就业、增收。 民宿、餐饮便是其中一个见证。


采茶松峰山,云雾缭绕间。羊楼洞古镇的茶旅融合,在青山绿水间铺展出一幅“茶香盈巷、烟火暖民”的画卷,文化复兴的春风化雨,润泽着万家灯火的民生盛景。


每当晨曦爬上松峰山,羊楼洞古镇的青石板街巷在朝霞中泛着温润光泽,茶香与炊烟交织成千年古镇的呼吸韵律。咸宁这片曾以载茶线车(鸡公车)丈量欧亚大陆的土地,一块块赤壁青砖茶,正在为新时代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贡献新的份额。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