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镇江:深化国际产能合作 港产城融合驶向深水区

万吨巨轮承载着国际产能合作的共赢期盼泊岸,重大项目以“镇江经开速度”拔节生长。当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创新的政务服务生态,与蓬勃的临港产业集群在镇江经开区的港口深度耦合、协同共振,一幅港产城共生共荣的壮丽画卷,正在江苏省镇江市经开区徐徐展开,随着潮汐奔涌,渐入辽阔深蓝。

长江潮涌,汽笛长鸣。8月15日,来自澳大利亚的“PIGI”号开普巨轮,满载十万吨“丝路粉”(宝武资源与多国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Ashburton铁矿项目的铁矿石,该项目因别名Onslow发音与“丝路”相似而得名),稳稳靠进镇江港金港公司码头12号泊位——宝武资源镇江矿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武资源镇江科技”)大港港区矿石混配基地配套泊位。卸船机巨臂舒展,矿石通过抓斗精准提至传送带,如黑色洪流般涌向路南堆场——这是镇江经开区大港港区繁忙日常的一个缩影,更是“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图片 1

宝武资源镇江科技作为宝武资源的长江战略布局的重要棋子,其发展势头正是镇江经开区港口经济跃升的强力注脚。今年1月至7月,该公司已生产混配矿53万吨,实现产值超过3亿元,这一成绩已经追平2024年全年水平,预计今年全年产值将突破6亿元。

“效率就是生命线。”宝武资源镇江科技副总经理孔锐站在轰鸣的传输带旁介绍,“这条升级的智能传输系统,是产能飞跃的关键引擎。”他算了一笔账,过去,完成同样体量的矿石转运,需要调度十几台重型运输车,耗费十几个小时在码头与堆场间奔波。如今,这条“钢铁长龙”仅需三小时,就能将整船货物高效、低耗、安全地送达目的地,生产效率呈几何级提升。

图片 2

增长的动能不仅来自内部挖潜,更源于中国宝武集团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依托中国宝武集团的强大全球网络,宝武资源今年还将引入来自几内亚西芒杜的世界级优质铁矿石资源。“这是我们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一步。”孔锐强调,增量资源的稳定输入,为企业持续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提供坚实保障,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长江流域大宗散货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

以镇江港为圆心,江苏象屿矿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象屿矿业”)也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全球化发展,与东南亚、中亚及非洲多个国家深化产能合作。

企业总投资10亿元的二期项目预计于2026年6月建成,同年10月即可投入正式生产。项目全面达产后,江苏象屿矿业年产值预计将跃升至50亿元,年创税收约1亿元,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期项目4月25日土地挂牌,8月8日项目正式开工,整个流程仅用3个多月,更在土地交地当日创造“五证齐发”奇迹——一次性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全部开工所需证件,实现“拿地即开工”零时差。“五证齐发让项目提前3个月开工,刷新了重大项目建设审批记录,更坚定了我们的投资信心。”江苏象屿矿业副总经理张文平表示。

图片 3

港口强大的集聚效应和镇江经开区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正吸引着重大项目在此加速落地生根。镇江经开区以港口为支点,坚定了撬动港产城深度融合的决心和系统布局。随着《镇江经开区港口经济高质量开放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蓝图全面铺开,一系列提升港口枢纽能级、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硬核举措正加速落地:泊位开放持续加力,二航三公司码头完成公用化建设,预计新增年吞吐量达10万吨;海关、海事、边检协同优化口岸服务流程,“联动接卸”“进口船边直提”“出口抵港直装”等高效模式日益完善;进出口岸审批全程数字化、原产地证企业自助打印,推动货物通关效率迈上新台阶。

2025年上半年,镇江经开区累计签约涉港项目8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总投资约17.4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0.8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5.01万标箱。(张琼霞 李长兴 孙杨 朱晓雨)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