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筑梦丝路,中欧班列奏响中国外贸强音

近年来,中欧班列这一钢铁驼队以铿锵步伐,书写着亚欧贸易互联互通的新篇章。从最初的零星开行到如今的常态化运营,从中西部城市的新名片到亚欧大陆的黄金通道,中欧班列持续释放动能,以实实在在的加速度,为我国外贸稳定增长、全球供应链韧性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服务模式,激活外贸发展“新引擎”。中欧班列的“加速度”,首先体现在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上,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运输方式,而是紧跟市场需求,不断拓展服务边界。石家庄国际陆港首创中欧班列多品名集拼业务,开通“黄骅港—石家庄—莫斯科”海铁联运线路,让货物运输更加灵活高效;郑州中欧班列的“跨境电商专列”,实现“门到门”全程溯源,让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欧洲商品;武汉中欧班列的冷链专列,将欧洲的肉类、乳制品快速送达国内市场,丰富了中国老百姓的餐桌……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的是中欧班列的竞争力,更为我国外贸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点,激活了外贸发展的“新引擎”。

拓展运输网络,织密外贸合作“新纽带”。而今,运输网络的不断拓展,是中欧班列跑出“加速度”的重要支撑。在国内,中欧班列构建了西、中、东三条通道,有针对性地吸引不同方向的货源,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境外,形成了北、中、南三线并行的局面,“畅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境外通道网络格局日趋完善。如今,从中国境内128个城市出发的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6个国家229个城市以及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织就了一张高效密集的运输网络。中欧班列这张网络,不仅缩短了亚欧大陆之间的时空距离,更深化了我国与共建国家的经贸合作,织密了外贸合作的“新纽带”。

提升口岸能力,筑牢外贸畅通“新保障”。口岸能力的不断提升,为中欧班列的稳定运行和扩大开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了适应中欧班列快速发展的需求,我国先后实施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绥芬河五大口岸站及后方通道的扩能改造工程,并新建投用了同江北口岸。这些工程的实施,显著增强了口岸的通行能力,确保中欧班列得以更加顺畅地运行。口岸能力的提升,不仅减少了货物的滞留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还降低了物流成本,增强了我国外贸企业的竞争力。

中欧班列跑出的“加速度”,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见证。在未来的征程中,中欧班列必将继续书写辉煌,为我国外贸增长和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郭婷婷)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