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地评线】新华日报辛仲平:历史的回响 复兴的足音

历史的回响 复兴的足音

——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

巍巍重山,滔滔河川,日迈月征,朝暮轮转。有一种精神,如苍莽昆仑,矗立千年而不倒;有一种记忆,如不灭星辰,穿越时空而永恒。

从1931年“九一八”的至暗时刻,到1945年9月2日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同盟国举行的日本正式投降签字仪式,14年抗战,5098个日日夜夜,是民族血泪铸就的史诗,是英雄淬火镌刻的丰碑。

历史的回响,激荡复兴的足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日子,我们回望这段荡气回肠的岁月,正是为了让历史照亮复兴的征程、照亮人类的明天。

(一)

如果历史会说话,南京中山门城墙上密布的弹痕,便是最沉重的证言。它们沉默至今,而曾见证的那声声炮火穿透岁月仍震耳欲聋——这是侵略者的罪证,更是一个民族不屈的呐喊。

离中山门不远的南京黄埔路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是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的举行地。当受降完毕,在大礼堂外等待的人们,瞬间欢呼雀跃,随之掀起了盛大的游行浪潮。这座饱受战火蹂躏的城市,终于迎来了万众期盼的胜利时刻。胜利的呐喊响彻山河,每一个受降地,都镌刻着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印记。

这是响彻中华的历史之钟。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中国人心头。14年浴血抗战,中国人民付出了超3500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换来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它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民族若能在绝境中觉醒,便能在废墟上崛起。

这是永不熄灭的精神之炬。同心赴国难,血肉筑长城,在最危险的时刻,中华民族最深沉、最坚韧的精神力量被空前激发。杨靖宇、赵一曼、张自忠、戴安澜、左权、彭雪枫……每一个名字,每一滴鲜血,都在民族基因中刻下了不屈的密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向伟大复兴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这是照鉴未来的文明之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军民伤亡最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残酷的战争让全世界清楚看到: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唯有团结与合作,方能抵御文明的崩塌;唯有铭记战争的惨痛,才能守护和平的曙光。正是这场胜利铸就的精神遗产,让人类在面对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威胁时,始终保有捍卫和平的勇气与底气。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抗战的历史,不仅是战争的历史,也是思想的历史,它映照出我们走过的路,也指引着我们未来的方向。

(二)

紫金山北麓,张爱萍将军题书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后方,30座英烈碑呈弧形肃穆排列,碑上镌刻着4200余名中外抗日航空烈士的英名。

盐城滨海,宋公堤绵延在黄海岸边。抗战烽火中,新四军和苏北人民一起修堤筑坝,留下一段“阻海波于堤外、造平安于黎民”的动人故事。

淮安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记录着“一群小好汉,风云五万里”的壮阔行程。这群平均年龄仅12岁的少年,以稚嫩的身躯,将抗日救亡的星星之火播撒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一寸山河一寸血,青山忠骨铸英魂。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史册中,江苏作为华中敌后抗战的主战场,为全国抗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多少英烈的热血和英名,深嵌于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这里的长江记得——新四军东进的孤帆曾刺破沉沉暗夜,八路军南下的铁流在狮子口激荡出山河重光的第一缕曙色。

这里的运河记得——黄桥烧饼的温度暖过七千将士的胸膛,新四军“刘老庄连”82名官兵血战到底,全部壮烈殉国。

这里的芦苇荡记得——沙家浜的渔火照亮过抗战的迷津,盐城参议会的油灯下,长衫与短褂共绘民主蓝图。

穿越历史的尘烟,昔日经受战火洗礼的焦土,蝶变为今天生机勃发的热土,见证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迈出坚实步伐,绘就了江苏“强富美高”新的生动图景。历史的回响从未消逝,伟大抗战精神已深深融入江苏的血脉,鼓舞8500万江苏儿女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三)

历史与现实的相遇,总能激发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阅兵演练现场,人民解放军仪仗队的身影投射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上,“最可爱的人”跨越时空相逢,令人动容。

看完《南京照相馆》,走出电影院看到城市街巷的万家灯火,看到今日中国的盛世图景,有网友评论“这是最大的彩蛋”。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抗战老兵手印墙前,小学生们将自己的手与老兵的手印合在一起,几代人的信仰和血性,仿佛也在这一刻重叠。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今天的中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今天的江苏,正奋力书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崭新篇章。越是在关键时刻,越是要铭记历史,不忘来路的艰难,越是要团结一致,共赴伟大的征程。

从历史深处走来,我们更加领悟“砥柱人间是此峰”的深刻内涵。风雨如磐,红旗漫卷。历史的危局中,抗日战争之所以赢得胜利,最根本的因素是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迷惘涣散中凝聚人心,于湍急乱流中指引航向,在这场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经受了血与火的锤炼,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从积贫积弱到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救亡图存到复兴追梦,中国共产党领航的东方巨轮一路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历史昭示未来,只有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我们才能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

从历史深处走来,我们更加读懂“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永恒密码。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共赴国难的血肉丰碑,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精神史诗。当硝烟散尽,那曾激荡于救亡图存最前线的“众志成城”,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被赋予了更为磅礴的时代使命。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铸就新的历史荣光。当全体中华儿女以“团结如钢”的意志将个人的奋斗融入时代的洪流,中华民族的巍巍巨轮必将穿越一切惊涛骇浪,抵达伟大梦想的彼岸。

从历史深处走来,我们更加坚定“绝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的和平宣言。今天,世界再次站在十字路口:霸权主义与单边主义抬头,局部冲突不断;个别国家篡改历史、否认侵略罪行,让和平的根基面临新的挑战。中国历经血与火的洗礼,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正以责任大国的担当,践行守护和平、携手发展的“中国方略”。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醒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唯有携手并肩,方能让和平的薪火永续,让文明的光芒长明。

“江水奔流不息,但长江千古如斯。”让我们永远铭记“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历史启示,在新时代的壮阔航程中,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执笔:陈立民 杨丽 袁媛)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