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苏州:母女两代绣娘同绣五星红旗

黄色丝线在阳光下飞舞,又被针尖挑过红色的绣面。苏州镇湖苏绣小镇一隅,绷架上尺规、色卡、标准国旗一字排开,五角星的轮廓和中心已经被细线勾勒和定位——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梁雪芳正在赶制一面苏绣版本的五星红旗。

“这不是普通的作品,要端正庄严,要把最好的一针献给最可爱的人。”9月2日上午,面对记者采访,梁雪芳暂停手中的工作,向记者介绍:全国妇女手工编织协会日前发起了“绣红旗·向英雄献礼”的活动,在全国征集“绣红旗”作品,献给抗战老兵,她作为苏绣绣娘代表之一,再绣红旗。

在梁雪芳的工作室,绷架放在了巨大的透明玻璃前,旗面绷得平整如镜。“接到任务的时候,还是挺忐忑的。”尽管技艺高超,但是面对“红旗”这样的作品,梁雪芳表示,“第一关是‘标准’。红、黄两色须符合相关规定,旗面长宽与五角星大小、位置必须精确。”为此,梁雪芳还专门购买了标准尺寸的国旗,“一项项比对,不能有丝毫走样。”

第二关在“针法”。最初尝试平针,星面显得单薄,“苏绣有五十多种针法,我最后选了古老的‘鸡毛针’,我更愿叫它‘羽毛针’。”她一边示范一边解释:顺纹叠压、层层铺排,让五角星在光线下呈现浮雕感,“光线一转,星面像被抛了光。”

在梁雪芳身旁,88岁的母亲正为其“撵线”——两根并作一根,各自先顺撵30圈,再合并同向再撵30圈。“妈妈也是从小就开始刺绣,如今眼睛看不清了,但是听说我要绣红旗,她也一定要来帮忙。”

传统苏绣以“秀雅”为美,一根蚕丝要“劈丝”,一分二,二分四……但是此次刺绣国旗,却要展示其庄重和严肃。“合二为一,经过手撵的丝线,更‘挺刮’,边沿不易起毛,更能撑住国旗的仪式感。”老母亲把苏绣中“压箱底”的活一起呈上。

“小时候读《红岩》小说,长大看《江姐》电影,总被这份红色的信仰与坚贞打动。”梁雪芳告诉记者,每次听《绣红旗》总会流下热泪,“‘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与我这份职业有关,更与我是一个中国人有关。”

一针一线,绣出了五星的纹理,也绣出了时代的印记。“旧时代,母亲一针一线换温饱;新中国成立后,苏绣外销为国家赚外汇,家里也渐渐宽裕。”梁雪芳说,“进入新世纪,苏绣以摆件、饰品走进千家万户,绣娘们迈向小康;而眼下新时代,人们的精神与审美需求提升,苏绣又成为工艺与艺术并重的代表。时代变了,生活好了,我们的爱国心没变!”

(苏报记者 李渊)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