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未来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定了:打造“一高地、一枢纽和一强市”

现代快报讯(记者 潘荣 文/摄)12月29日,南京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九场),主题是解读《南京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现代快报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南京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制度型开放高地、新型国际贸易枢纽,到2035年建成高水平开放特征鲜明、国内国际循环高效衔接、创新驱动优势突出的开放型经济强市。

未来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定了!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南京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近期,南京市政府印发了《南京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南京市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志超对《规划》进行了解读。他表示,未来南京开放型经济将努力实现一个远景目标、一个总体目标以及五项分类目标,具体概括为“一高地、一枢纽和一强市”,即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制度型开放高地、新型国际贸易枢纽,到2035年建成高水平开放特征鲜明、国内国际循环高效衔接、创新驱动优势突出的开放型经济强市,形成内外联动、协调发展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围绕发展目标,《规划》提出了“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建设‘双循环’重要枢纽城市”等七个方面主要任务、“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等八项重点工程和四项保障措施。

张志超介绍,围绕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以及“十四五”发展总体目标,主要五个方面进行落实:一是外贸方面,积极推动外贸优进优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进出口额占全省比重进一步提升。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保持全省前列,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外资方面,促进利用外资稳中提质,年均利用外资50亿美元,累计突破250亿美元。提升外资规模占全国、全省比重,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和GDP超万亿城市前列。三是对外经济合作方面,着力推动形成“产业结构新、资源配置优、国际合作强”的走出去新发展格局,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保持全省第一,对外投资保持全省前列,境外园区建设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四是开发区方面,积极推进经开区创新提升、争先进位,争取1-2家省级经开区进入国家级经开区行列。 五是口岸方面,努力建设服务“双循环”一流口岸枢纽,进一步加快水运口岸开放,2025年进出口货运量达到3900万吨,进出口集装箱量达到156万标箱,年均增长4%;空运口岸外贸货邮量全国排名力争进入前十。

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提高便利化水平

“十四五”期间,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如何发展?市商务局副局长谈勇表示,“十四五”期间,市商务局(市自贸办)将会同南京片区围绕“三个聚焦”,对标高水平经贸规则,打造开放型制度创新体系,放大自贸带动效应。聚焦规则对标,瞄准前沿领域开展压力测试,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碳排放等领域选择典型场景开展压力测试,提出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对策举措,形成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经验成果,打造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在与国际规则“等高对接”的制度型开放上做好先行示范。 

聚焦开放创新,突出关键要素提升便利化水平。深化投资管理制度创新,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快总部经济集聚;探索在教育、医疗、知识产权等领域扩大开放;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准入准营自由便利。强化贸易开放业态发展,积极发展数字贸易、跨境服务贸易、离岸贸易等贸易新业态,建立与新业态新模式相适应的监管体系。促进资金跨境流动,深化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加快开展跨境金融业务,发展数字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促进人才从业自由,完善境外人才引进服务平台,优化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和发展环境,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 

聚焦联动发展,构建全域制度创新新格局。围绕“各板块项目资源进得去”“南京片区改革试点成果出得来”,释放自贸改革红利。大力推进各板块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鼓励各板块基于实际,开展差异化改革试点,形成制度创新成果“反哺”南京片区,努力形成“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辐射带动区”的全域自贸格局。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