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淮阴:赤浪映金秋,订单富农家

金秋时节,穰穰满家。近日,南陈集镇的高粱迎来了丰收的关键时刻。在镇北村的广袤田野里,连片的高粱汇成一片赤红色的海洋,饱满的高粱穗压弯了枝头,随风摇曳。数台大型收割机在田间轰鸣作响,来回穿梭,一幅繁忙而喜悦的秋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两天天气晴好,我们组织了多台收割机,正对高粱进行抢收,预计到这个月底就能把千亩高粱全部收完。”南陈集镇镇北村福土合作社负责人尚高林站在田埂上,望着火热的收割场景,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介绍,为了抓住晴好天气窗口,合作社集中力量进行机械化作业,极大地提升了收割效率,确保颗粒归仓。

与传统农业“种出来再找市场”不同,镇北村的这片“红火”景象背后,是坚实的“订单农业”模式在保驾护航。这些高粱在播种之初,就已经与合作的酿酒企业签订了收购合同。收割下的高粱,无需经过中间仓储和转运环节,直接在地头就装车运往酒厂,实现了从田间到车间的无缝对接。“今年我们村周边就种了1000多亩地的高粱,长势很好,现在亩产能达到1200斤。”尚高林高兴地算了一笔账,“最关键的是,我们这是订单种植,收割下来的高粱直接运往合作的酿酒企业,根本不愁销售问题。”



火红的高粱地,不仅映红了天际,更“映红”了村民们的增收致富路。高粱种植产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的“金色引擎”。一方面,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的种植模式,村集体通过合作社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为乡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另一方面,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割、运输,整个产业链条为周边村民创造了大量的就近就业岗位,有效解决了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了“家门口”挣钱。“高粱的种植不仅为我们村里增加了经济收入,还解决了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尚高林表示。



据了解,近年来,南陈集镇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托当地土壤和气候特点,大力发展高粱特色种植产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订单式收购,彻底解决了村民“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的后顾之忧。今年,该镇高粱种植面积已达2000多亩,预计总产量超过260万斤,高粱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红色引擎”。

火红的高粱,映红了田野,也映红了农民的好日子。南陈集镇这片翻滚的红色浪潮,不仅仅是辛勤耕耘的回报,更是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丰收的喜悦,正随着一颗颗饱满的高粱粒,沉淀为农民鼓囊囊的钱袋子,化为乡村蓬勃发展的新希望。(王鹏飞 刘须连)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