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金秋十月的第一缕阳光,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千里之外,国旗、鲜花与灯饰,把江苏大地的城与乡装扮成红色的海洋。每一抹中国红,都是对共和国七十六载光辉岁月最炽热的告白。
中国红的热烈,既是视觉感官的愉悦,更是民族记忆的共鸣。从嘉兴南湖红船的星火初燃,到开国大典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这抹红始终与民族复兴的梦想紧密相连。它是革命者心中的热血,是建设者手中的镐锹,是改革者脚下的征程。当中国红铺满街巷,人们看到的不只是鲜亮的色彩,更是百年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这抹红,为14亿中国人描绘出一个共同的梦想。
人们爱这满眼的中国红,更因看到它,便会联想到“我和我的祖国”,在心中激荡起豪情。正如歌词所唱“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红色便是那片承载浪花的海,让每个个体都能在其中感到“中国有我”的使命感、“我有中国”的自豪感。自豪感并非凭空而来,它不仅源于高铁飞驰过江河大地的震撼,源于国产大飞机划过长空的骄傲,更源于每个普通人在平凡岗位上汇聚起的不平凡力量。
在江苏,一个个“平凡梦想”正在各行各业“不平凡”地绽放。海安赴宁蒗的支教老师们,跨越山海,立足三尺讲台,他们的“教育梦”,为乡村振兴点亮一束光,帮助边疆孩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江苏大工匠”陈亮,在机床前钻研二十余载,把精密零件的误差控制在微米级,他的“匠心梦”,为中国制造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展现了技术报国的担当;南通蓝印花布匠人吴灵姝,致力于田野调研,抢救保护了20多万个纹样,她的“非遗梦”,让传统技艺走向台前、成为顶流……正是千万个这样的“小梦想”,像涓涓细流,汇成了中国梦的壮阔洪流。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这百年前的豪迈喟叹,如今已化作中华大地的生动实景。在这场伟大征程中,江苏儿女始终以坚毅身姿站在潮头,用实干与创新书写着个人与国家的命运交响。回望过去一年,江苏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万亿元,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稳固,高质量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成就,源自奋斗。从实验室里彻夜不熄的灯火,到田间地头智慧农业的精准灌溉;从工厂车间智能化改造的攻坚,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革新……每一个奋斗者的身影,都是中国梦最生动的注脚。
国庆街头的中国红,热烈之外更有重量。它是历史的见证者,记录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沧桑巨变;它是情感的黏合剂,让亿万中华儿女在共同的文化认同中凝聚成“我们”;它更是精神的传家宝,让“家国情怀”从抽象的理念,变成可看、可触、可感的日常。当这抹红在国庆绽放,人们爱的不仅是它的明艳夺目,更是它背后那片哺育我们的土地。这片土地上,有先辈的牺牲,有今人的奋斗,更有后人的希望。这份热爱,终将化作接续前行的力量,让中国红在岁月流转中,始终闪耀着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