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连绵的闷热酷暑终于结束,记者26日从国家电网获悉,全国范围的迎峰度夏均已宣告结束。
仅从经济大省江苏来看,全省共出现4次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二季度以来,我省经济增速稳中有进,推动用电负荷和用电量稳步增长。
经济提速叠加高温,给全省13市能源保供带来巨大挑战。今夏,全省用电负荷五创历史新高,最高达到1.566亿千瓦、同比增长6.1%。
值得关注的是,全省日最高用电负荷超过去年夏季极值的天数,多达19天,且13个设区市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均刷新历史纪录……除了增强电网本身、以及煤电等传统“压舱石”,江苏应对破极值负荷,还做对了什么?来看“三板斧”扛住“烤验”保供护民生。
⭐双轮驱动→用能更智慧
用户从被动用电转向主动选电的格局,在这个夏天基本形成。早在今年4月,我省出台《关于优化工商业分时电价结构促进新能源消纳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提出6月1日起,扩大工商业分时电价执行范围,调整分时电价时段设置,增设午间谷时段。
政策是用电的“杠杆”,很多工业企业得知午间新能源发电量大价低,选择将生产高峰时段,调整至午间的11时至13时,避开下午和晚间的尖峰时段。
据统计,今夏,我省共引导晚峰最大错峰313万千瓦、同比增长达47.6%。与此同时,江苏积极引导钢铁、化工、造纸等用电大户,安排夏季进行设备检修,减少用电,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刚刚过去的炎夏,我省692家企业参与集中检修,单日参与集中检修的企业数量最多达246家,晚峰最大转移负荷104万千瓦。
除了动员企业错峰用电外,江苏连续第四年出台节约用电支持政策,推出精准“e起节电”活动,引导全社会节约用电。目前,我省已形成“三个精准”的节电引导体系,即精准预判邀约时段、精准确定激励用户、精准匹配电网负荷。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可精准识别当日用电高峰时段,在高峰前一小时向目标用户群体发送节电提醒,并向节电成功用户发放电费优惠券,形成“预警+响应”的闭环机制。
⭐灵活调用→虚拟电厂瞬间“唤醒”
一方面政策是用电的“杠杆”,另一方面,电力现货市场成为灵敏“指挥棒”。
度夏期间,以现货市场为重要抓手,江苏电网在用电高峰时段通过现货高价,激励发电企业优化燃煤配比,提高机组顶峰能力。
国网江苏电力调控中心现货市场负责人介绍,仅6月,发电侧参与现货出清企业就达208家,其中包含54家燃煤电厂、核电厂和154家新能源场站,累计总容量超1亿千瓦。
8月29日,江苏电力现货市场正式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标志着我省电力现货市场从“阶段性”结算试运行转为“不间断”结算试运行新阶段。负荷管理更精细,参与主体更多元。
全省多地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建设。度夏期间一次调度,23家虚拟电厂参加需求响应申报,约定需求响应晚峰申报量达85.5万千瓦,同比增加47万千瓦,相当于能瞬间“唤醒”一座中小型火电厂的供电能力。
⭐精准联动→“火风光储”协同保供
当13市都遭遇持续高温高负荷时,电网“扛”峰能力遭遇挑战。紧要关头,江苏充分调动“火、风、光、储”等各类资源,形成保供合力。
🔺看煤电压舱石→
在国信沙洲电厂,两台新上100万千瓦燃煤机组开足马力。这是江苏首批“先立后改”支撑性电源项目中率先实现“双投”目标的项目,为今夏电力保供增添了信心和底气。度夏期间,全省燃煤库存可用天数保持20天以上,煤电机组非计划停运率和出力受阻率保持历史低位,最大发电出力7994万千瓦、同比增长7.3%,煤电的托底作用更加稳固。
🔺看燃气“发得足“→
今夏,华能南京燃机电厂4台燃机充分发挥灵活调峰、快速响应的作用,累计参与启停调峰120余次。今夏,全省燃气机组最大日供应量达5493万立方米,最大出力达1733万千瓦、同比增长10%。
火电的“基本盘”夯实之外,今夏扛峰,还多亏新能源这一“保供生力军”助力。
🔺看新能源“生力军”→
截至8月底,我省新能源装机累计达1.09亿千瓦,占电源总装机的46.6%。
新能源发电占比也日益加大。今夏,我省风电最大出力达1932万千瓦、光伏发电最大出力达5691万千瓦,在早、午峰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针对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的特点,国网江苏电力打造新型电网运行控制系统,通过量身定制实时“电网画像”功能,精准反映电网实时运行状态。“根据‘电网画像’,我们可以精准调控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在白天新能源大发时段,让电网多利用新能源。而在夜间,则安排火电开足马力,弥补新能源发电的不足。”国网江苏电力调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过,新能源也有“极热无风”“晚峰无光”的情况,此刻,储能“超级充电宝”离及时顶上。
🔺看储能→
7月晚间用电高峰,在国网江苏电力调控中心统一指挥下,江苏93座新型储能电站集中向电网放电,实际最大调用规模达714万千瓦、同比增长56%。
别忘了还有区外来电:迎峰度夏前,国网江苏电力已锁定晚高峰区外电力资源3700万千瓦、同比增长7.2%;今夏,江苏电网净受入区外来电规模首次突破4000万千瓦大关,达4053万千瓦,占同时刻全网负荷的29.3%,支撑了晚高峰时段用能供需平衡。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倪敏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