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灯火阑珊处,繁华正当时

近日,江苏省商务厅公布50个“江苏省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步行街)”名单,成为点亮江苏夜经济版图的“璀璨坐标”。

江苏这份“夜间消费集聚商圈”名单的发布,直接抓住了现在城市发展和老百姓过日子的关键点。它通过巧妙地搭配业态和营造场景,把既要保护老传统,又要搞活商业;既要有文化味儿,又得有烟火气;既能安静放松,又能热闹欢腾,这些看似矛盾的需求调和在一起。

“非遗”不再是橱窗里的摆设,成了夜市的“活招牌”。 看到扬州雕版印刷、徐州香包在夜市里被年轻人追捧,甚至主动融入二次元元素玩出新花样,这比喊什么口号都管用,说明老手艺真的活过来了。文化部门与商务部门的“联手”,让“非遗”真正走进了大家晚上逛街、吃饭、玩乐的生活里,找到了活下去、火起来的路子。

扬州冶春的“园林足球夜市”把“看球撸串”与“听昆品茗”凑到一起。 它打破了我们对消费场景的刻板想象,谁说看球赛只能去酒吧大排档?谁说听昆曲只能正襟危坐?这种大胆的混搭,不仅让不同口味的人都能找到乐子,还搞出了一种特别有“江苏味道”的夜生活氛围,既有雅致的底蕴,又充满了热闹劲。

想要夜经济火得持久,不能光让店铺开得晚点,得让人有非来不可的理由。延长营业时间只是基础,真正有效的是用“观赛票根换福利”,将体育赛事的热度转化为商场客流;用“进球送烤串”的接地气互动,把看球变成一场社区狂欢;用“优质服务+贴心优惠”组合,专门服务下班后想放松解压的人群。这些“小心思”才是让人晚上愿意出门的关键。

“亮化工程”点亮的不仅是街道,更是大家对家乡的那份儿亲切和自豪。在镇江的京畿路,有了创意的灯光投入,原本日落而息的老街区焕发新生,人们晚上专程来拍“灯光下的老镇江”。这说明,夜经济要繁荣,得满足大家对自己城市的那份归属感和认同感。灯光照亮了建筑,自然就照亮了市民对家乡的骄傲。

江苏的这份名单,始终聚焦于如何巧妙地“做加法”和“破次元壁”,往夜市里加文化、加服务、加新体验;把不同业态、不同场景、不同风格之间的“墙”给拆掉。这样的夜经济,才是真正扎根在城市里、满足大家实实在在生活需要的繁荣。

这份名单的价值,正在于它点亮了这些“小而美”却极具生命力的可能性。夜经济的“上新”,说到底是城市生活方式的“上新”。灯火阑珊处,繁华正当时。这不再只是美好的意境,更是江苏夜晚热气腾腾的现实。(西宣 朱靖然)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