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泰州:近悦远来,书香满凤城

7月6日上午,“书香‘药城’近悦远来”暨《扬子江文萃》全国文友见面会在江苏书展现场举行,大家以书为媒,共享文化盛宴。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近年来,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打造了一批“小而精”的特色文化阵地,搭建了一个“小而美”的全民阅读品牌矩阵,让阅读活动“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努力构建“大而全”的全民阅读体系,助推文化强区建设。

      “小餐吧”推动“大阅读”

      在泰州东方小镇,常玫瑰馄饨店成了不少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点”。尝一碗美味的馄饨,读一本引人入胜的好书,在这家小店,美食和文学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与一般的吃食店不同,常玫瑰馄饨店墙上悬挂的书名篇目、满满当当的书柜都散发出文学的气息。这家小店一楼经营着馄饨店,二楼有玫瑰有约读书吧,同时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之一。而这种“左手烟火、右手诗情”的独特印象,来源于店主常玫瑰。

      常玫瑰是兴化茅山人,初中毕业的她上学时就爱好写作,后因陪读在泰州市区开了一家馄饨店维持生计。女儿上大学后,她在馄饨店中阅读书籍,重新拿起手中的笔。

      一篇《小草也开花》让她崭露头角。文章中,常玫瑰说:人生的路有很多条,一条路失败,另一条必将为你展开,不去走一走,不去踩一踩,又怎么会发现。我是棵小草,同样可以酝酿花苞,风雨也挡不住它的盛开……

      《紫藤花香》《租车库的小伙》《遇见寿星袁爷爷》……此后,常玫瑰一口气在各类报刊发表50多篇文章,她也一跃成为泰州知名的草根作家。

      去年4月16日,常玫瑰的馄饨店搬了新家,创新设计“馄饨店+读书吧”空间模式,将“玫瑰有约”读书吧“嵌入”商圈场景,以文会友、以文聚商,打造高质文化交流城市名片。

      如今,常玫瑰被聘为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理事、省妇联全民阅读推广人和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全民阅读推广大使。

      “小主播”变身“大网红”

      7月6日,在江苏苏展现场,26岁的高梓涵朗诵了《扬子江文萃》作品“多年母子成姐弟”,娓娓道来的声音,让现场观众动容。

      在泰州,高梓涵还有另一个身份——盲人朗读者。

      刚出生一个月,高梓涵就被诊断为视神经萎缩,视力残疾一级。后来,家人将高梓涵送到南京市盲人学校读初中和中专。

      2015年,16岁的高梓涵在宿舍床上用被子搭起“录音棚”,开始尝试录制有声小说。三年后考入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她,意外获得“声音梦想”项目的青睐,在这里遇见了改变命运的导师董丽娜。“用心去读每一篇文章,才能不辜负听众的期待。”董老师的话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她对播音艺术的全新认知。

      去年5月19日,全国助残日,“全国盲人朗读者集结地·明珠朗读”在泰州明珠街道揭牌。这是专为盲人朗读打造的文化基地,由高梓涵回乡筹划创建,她想用自身的萤火之光,点亮万千盲人朋友的阅读梦想。

      今年5月,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高梓涵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小平台”引领“大读写”

      7月6日,苏州国际博览中心,江苏书展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扬子江文萃》文友汇聚一堂,大家以文会友,畅谈文学和写作。

      《扬子江文萃》是在扬子江药业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泰州市高港区政协、医药高新区宣传和统战部等部门共同赋能创办的公众号,仅一年多时间,就让这个新媒介文学平台成为泰州乃至全国的一道独特的新大众文学景观。

      据悉,截至目前,《扬子江文萃》公众号已经发表了500多篇文章。

      “全国各地向我投稿的作者已有9000多人,以平均每人投稿两篇来算,已收到大约1.8万篇文章。”  《扬子江文萃》执行总编翟明说,今年3月,《扬子江文萃》同名丛书3卷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里面收录了去年上半年公众号上刊发的171篇文章。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扬子江文萃》有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做法,就是努力把“把阅读者变成写作者、评论者、分享者”,力倡写作阅读评论分享四位一体,把写作阅读评论分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一个快乐的源泉。

      翟明说,《扬子江文萃》有个小目标,三年内,全国333个地级市,每个地市级,至少发现一名普通人写的、符合扬子江文萃“非虚构、接地气、抒真情”要求的、能打动无数人的美文。

      “小照片”凝聚“大能量”

      今年2月,著名摄影家焦波“俺爹俺娘”摄影艺术馆正式落户泰州许庄街道蔡庄村蔡家大院。馆内展出的100多张照片,60多小时录像,记录了摄影家焦波定格父母的点滴生活。从田间劳作到家庭温情,每一幅作品都诠释了“孝”的质朴与深沉。

      焦波,著名摄影家、纪录片导演。曾任人民日报海外版摄影记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艺术总监。从1974年起,焦波开始用照相机记录爹娘日常生活,记录了30年,一直记录到爹娘去世,实现了“用镜头留住爹娘”的初衷。

      蔡庄村党委书记蔡春介绍,蔡家大院是宋朝书法名家蔡襄后裔居住地,“蔡襄爱民”“梦祥孝母”等历史典故,由蔡庄人一代代薪火相传,成为蔡庄村孝义文化的经典教材。蔡庄村有幸成为《俺爹俺娘》作品的持久展示基地,这和蔡庄村的孝义文化非常契合,这里也将成为高新高港文化展示的又一重要窗口。

      如今,每到周末,成群的孩子来到蔡家大院研学,大家驻足凝望,不少人在照片前红了眼眶,深切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珍贵。

      文化有大美,自信以持之。一个个文化品牌如同耀眼的珍珠,在泰州大地上串点成链、聚链成面,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气象,铸就了我们深厚的文化根基与文化自信,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文化魅力、提供了不竭动力。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