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季雨)消防资格证、家庭教育指导师证、碳排放管理师资格证……疫情之下的校园生活,或许考个证书能缓解一下毕业后的就业“焦虑”,但同学们要当心,这里面可能有诈!近日,江苏警方发布以考级考证为名的各种诈骗圈套,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擦亮双眼。
套路一:无“资格”报考
近日,泰州某大学学生小徐因校园封闭管理不便出门,于是想考个证充实一下自己。就在此时,他恰好看到手机网页上有“一级消防师培训”的广告,于是他便在网页上留下了个人信息。
当天晚上,他接到一家自称北京某某教育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的电话,询问小徐一些基本情况后,称其符合公司要求,可以参加一级消防师培训。小徐根据对方提供的收款二维码,缴纳了5000元培训费。
几天后,该公司却以小徐没有挂靠企业无资格参加普通班培训为理由,让其缴纳了1万余元参加包过班学习。之后,又询问小徐有无从事消防工作的初级证书,让其再次交钱。此时,小徐才意识到被骗,想要退款,但对方直接将他拉黑。
套路二:考证其实有捷径
2021年11月份,家住广东的张同学想考教师资格证。为了能顺利通过,张同学上网搜索了各种“考证捷径”,并添加了一名“考证客服”的微信。对方声称可以通过“支教”的方式免试,从而获取教师资格证,但需要3800元定金报名。
拿证心切的张同学听完后,当即就同意并扫描“考证客服”发来的二维码,向对方支付了3800元的报名费。
对方还声称“支教”不需要张同学到支教地上课,他们可以帮忙“搞定”,可以直接拿证。听到这一消息,张同学十分满意。
然而,到了2022年1月,“考证客服”再次找到张同学,表示办理“教师资格证”需要合并档案,要再支付300元的费用,张同学没有多想,很快就通过微信给对方转了相关费用。
直到3月,张同学多次联系对方,追问“教师资格证”的进度,都被对方以各种理由推脱、搪塞。这时,张同学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于是报警。
套路三:拿证后需兼职挂靠
2021年12月,河北大四学生江同学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了碳排放管理师证书的广告,便留下电话报了名。
当天下午就有一个自称是北京某在线教育的王老师与其联系,称只要在他们机构学习保证可以拿到高级证书,工作年薪是15到20万,如果不想从事相关专业,拿证以后机构还可以给一些公司兼职挂靠出去,挂靠费用每年不低于8万。“王老师”表示,“培训费用在5980元左右,已经有多位在校大学生报考。名额有限,晚了就没有了。”江同学一时冲动交了100元先“占”了个名额。
而江同学刚缴完费,他的同学就告诉他所谓的“碳排放管理师”证书不是正规的,于是他致电中国人事考试中心。中心工作人员提示说,目前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里没有“碳排放管理师”,不要上当受骗。于是江同学立即联系“王老师”,但是已经联系不上。
2021年3月,“碳排放管理员”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但没有“碳排放管理师”。所谓“培训证书”并非上岗必备,不过是一些机构自行颁发的培训结业证,和从业资格证完全不是一码事;至于挂靠,其本身就是违法行为。
警方提示一
强调“包过”“不过就退款”
骗子称“考试包过”“免考保过”,最容易戳中不想考试、想轻松拿证、不劳而获的考证人的心理,这类人最容易上当受骗。警方提示,骗子们可能伪造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给受害者。同学们考级考证培训要选择正规的、有资质的机构。同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可以不劳而获的承诺都是谎言。
警方提示二
证件“挂靠”本身就违法
一些培训机构吹嘘考取某项证书后,可以帮助联系公司挂靠,即可年入十万起步。警方提示,自2017年4月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集中治理职业资格证书挂靠行为的通知》,集中部署打击药品流通、环评、建设、专利代理等领域的“挂证”。因此,不要相信所谓的“挂靠就能躺着赚钱”的说法。
警方提示三
“躺赢”过关 可提供原题
某些培训机构声称能弄到“考试原题”“秘卷”,保证能过关拿证。警方提示,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是违法犯罪行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规的考级考证,任何机构和个人都不会提前获知原题及答案。
- 南京
- 2022-04-15 19:07:11
- 南京
- 2022-04-15 19:05:28
- 南京
- 2022-04-15 19:04:57
- 南京
- 2022-04-15 19: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