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GDP突破1.6万亿元、增长7.5%,极具考验的2021年南京交出七方面成绩单

现代快报讯  4月8日,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南京市代市长夏心旻作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一年,也是南京历史上极不平凡、极具考验的一年。”他从七个方面回顾了过去一年的成绩。其中,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万亿元、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1%,“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在大战大考中进一步织密扎牢疫情防控网

面对突然来袭的禄口机场聚集性疫情,全市上下沉着应对、科学处置,以最快速度开展流调溯源、核酸筛查、转运隔离、社会面管控,尽最大努力进行医疗救治,实现235例本土和325例市外来宁医治患者“全治愈、零病亡”,较短时间控制住了疫情。

坚决守牢外防输入关口。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严格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员、重大活动管理。大力推进42家发热门诊规范建设。完成新冠疫苗接种1800多万剂次。完成89个急救站点规范建设,储备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近4万间,核酸检测能力大幅提高。

累计为企业减负250亿元,城镇新增就业超34万人

及时出台支持企业稳定发展“惠企十条”,累计为企业减负25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20余万家。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新登记市场主体29.6万户、同比增长19.9%。

全力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超34万人。389个市级重大项目投资超过年度计划,工业投资增长13.5%,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547个。启动实施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引进品牌首店、旗舰店超100家,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列全国重点城市第一。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19.2%,实际使用外资超过50亿美元、增长11.1%。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新增服务业集聚区5家,服务业主导产业营收增长11%;新增上市企业15家,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7200亿元,规模保持全省第一、全国前列。推动产业补链固链强链,智能电网等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试点城市。



南京地区新增两院院士14名、居全国第二

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动方案获科技部批复。紫金山实验室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6G太赫兹无线通信创全球实时传输最高记录。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分中心启动建设。南京地区新增两院院士14名、居全国第二。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达3.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5.4件、居全国第三。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300家、总数达78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68万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3万亿元。新增留学回国人员7224人,200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驻“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集聚顶尖人才30名,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34名,培养创新型企业家200名。

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

加快构建“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入选国家“十四五”重点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南京段前期工作有序开展,23个跨区“断头路”贯通项目全部开工。完成主城、江北片区应急水源地建设,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0万吨/日,更新改造污水管网40公里。

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330多万平方米、背街小巷整治200条、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08个,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57部。新建公共停车场18处、新增泊位5257个,机关事业单位及国企带头开放共享泊位8.6万个。新增社区公园、游园21个。加快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小区垃圾分类收集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1个,建设市级美丽宜居村475个,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全省第一。完成147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700个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PM2.5平均浓度下降8.5%

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2021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全部完成整改,28条入江支流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率先成立长江禁渔联动执法中心。

完成沿江湿地修复1500亩、矿山生态修复427万平方米,“一江两岸”滨江绿道基本建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实施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PM2.5平均浓度下降8.5%。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4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水环境质量全省第一。编制完成“双碳”工作方案和“十四五”低碳发展规划。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2%以上。完成造林1.77万亩,实施森林抚育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31.9%。

对27条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优化

制定《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在全国推广,启用惠企政策“宁企通”平台。对27条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优化。连续两年获评营商环境全国标杆城市。自贸区南京片区新增6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中欧班列开行数增长35.5%。

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获国家批复的首个都市圈规划,宁句城际建成通车,宁扬、宁马、宁滁市城轨道交通开工建设。扎实做好与8个市县区对口支援协作合作,持续提供资金、技术、人才支持,完成援建项目268个。

新增基础教育学位超3万个

出台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暖心十条,全市一般公共预算中民生支出占比达78.5%,十大类45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获评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速1.6个百分点;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985元/月,退捕渔民、被征地人员实现应保尽保。

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新建养老机构床位3153张;新增基础教育学位超3万个,省市优质幼儿园覆盖率达92%。“双减”政策有效落实。建立实施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制度,建成紧密型医共体12家。入选全国首批一刻钟生活圈试点城市。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成保障房324万平方米,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万套、市场化租赁住房8万套。积极推进世界文学之都、博物馆之城建设,建成南京城墙博物馆。完善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

现代快报+记者 徐红艳 徐苏宁 卢河燕/文 顾炜/摄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