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相爱大学教授中村圭尔、韩国首尔大学教授权五荣、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下属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林氏美容……10月17日至20日,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的160多位学术大咖齐聚南京,就“公元3至6世纪东亚地区多元文明”开展学术交流。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楼劲表示,公元3至6世纪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东亚地区多元文明产生碰撞、交融与互鉴的重要阶段。彼时,南京是国际大都市,也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所在。
国际学术大咖“扎堆”来南京
这次国际会议的全名为“3-6世纪东亚文明交流互鉴国际学术会议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2025年年会”,旨在聚焦魏晋南北朝时期东亚地区多元文明在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艺术、技术传播、族群迁徙等领域的互动与互鉴,深入探讨这一历史阶段对东亚文明共同体形成的深远影响。
会议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和南京师范大学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历史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室、南京师范大学六朝历史文化研究所、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共同承办。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楼劲表示,3至6世纪是我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个东亚正处于从混乱到整合的转变。他说:“3至6世纪南北双雄,应该是洛阳和建康(南京古称)。这次在南京开国际学会会议,还应该意识到当时的南朝才是华夏文明的主要担当者。”
“这次来参会的不仅有国内的学者,还有日本、韩国、越南的专家学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楼劲表示,南京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人才辈出,在整个六朝史的研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志高介绍,这次国际学术会议最初的规划是100人左右,会议预告发出后报名参会的学术大咖们超出了预期,最终有160多人参会。
这样一场国际学术会议为什么会设在南京?王志高说,南京是六朝时期(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国都,是3至6世纪华夏文明的重心所在。从东吴的舟楫通海到南朝的文化鼎盛,南京见证了文明交流互鉴的艰辛历程,成为东亚文明交流的重要枢纽和见证者。
铜镜为证!孙权时期吴国铜镜流入日本
《孙吴与倭人的交往》《考古资料所见3—6世纪移民文化的建构与特征》《公元1—5世纪的林邑》《风水思想的展开与百济王陵的选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的大咖们纷纷做精彩发言。
日本相爱大学教授中村圭尔以日本出土的有东吴年号的铜镜为线索,探讨了三国时期孙吴政权与日本列岛的倭人是如何交往的。
中村圭尔表示,学界比较熟悉曹魏政权与倭人的交往,这在正史中记载也较多。而他注意到,1894年和1933年,日本山梨县和兵库县先后出土过两面铜镜,铭文中有孙权使用的“赤乌”年号(238-251)。
这两面铜镜显然制作于地处江南的吴国,那它们是如何抵达日本的呢?他引用《汉书》的一段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岁时来先献见”一词表达了从中国是可以用某种方法渡海前往海中诸岛的。中村圭尔认为,孙权对经营海上势力的构想,就是以《汉书》的知识为基础,利用辽东前往朝鲜半岛南端的沿海航线。他说:“孙权得到了倭使者到达魏国的信息后,有可能开始考虑与倭的交往。吴人在这种交往中带去了赤乌元年铜镜,而赤乌七年的铜镜则表明孙权在这方面的海上活动还继续着。”
如何选址?百济王陵受风水思想影响
“南京的六朝墓葬很多,我经常来南京考察。”韩国首尔大学权五荣教授表示。
权五荣以《风水思想的展开与百济王陵的选址》为题,分享了中国风水思想与百济王陵的关系。
公元4世纪至7世纪,朝鲜半岛上出现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并立的局面,这被称为“朝鲜半岛三国时代”。其中,百济和六朝政权来往最频繁,关系最为密切。百济受六朝文化的影响也最为深刻,较多地反映在建筑、墓葬等方面。
权五荣说,起源于中国的风水思想,对人类生、死及各方面都发挥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风水思想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列岛,在东北亚世界呈现出了各具特色的形态。其中,在朝鲜半岛传统文化中,风水思想还对建筑住宅和墓葬的选址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墓制与丧葬礼仪制度方面,百济是受到中国六朝影响最深刻的朝鲜半岛古代国家。他说,百济经历了汉城都邑期(公元前18—公元475年)、熊津都邑期(公元475年—公元538)、泗沘都邑期(公元538年—660年)3个阶段。他说:“随着都城的变迁,百济王室陵墓的墓制、葬制及来世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从熊津都邑期开始,百济王陵就明显受到了风水思想影响,至泗沘都邑期趋于完善。”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胡玉梅/文 是钟寅 钱念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