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男子带儿子深圳摆摊挣钱与城管发生冲突,其微信余额只有5块钱,父子俩晚饭都难有着落,西乡城管了解他们的难处后给其介绍工作。最终,两人成功应聘市容环境整治员,一天有近200元的收入。
这条新闻上了9月7日的热搜,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很多网友为当地城管的善意举动点赞。
小摊贩和城管的矛盾是老话题。这个老大难问题,其实蕴含着新解法。发生在深圳的这一幕,就是最好的说明。
就此事的细节而言,并无枝蔓横生。一方为了谋生而在街上摆摊,另一方为了维护市容而制止占道经营,都有着良好的初衷。对城管队员来说,唯有严格落实管理规定,不留情面,将占道经营问题解决到位,方能还群众一个整洁的市容环境,但对摆摊者而言,这就意味着营生被叫停,而“余额告急”的事实则给了他们更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哪一方的不理智,都可能酿成祸事。
事实上,涉事摊贩也有一些偏激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城管方面采取的是柔性的处理手法,也是随后被证实为最理性的应对之策。这样一来,不仅危机被化解,而且巧妙化解了民生痛点。
有人说,既然“闹”一下就能得到市容工作机会,那大家“有样学样”不就乱套了?当然不可这么理解。本质上,把涉事摊主纳入市容工作体系,属于特事特办,是真心实意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而不是无原则地“做老好人”。根据报道可知,涉事摊主在新的岗位上具有较高的工作能力,也获得了群众的认可,这也证实城管方面的相关安排具有合理性。
延伸而论,市容管理从来都不是剑拔弩张、水火不容式的博弈,而是以管理科学为纲的深度治理方式。
近年来,一些地方进行了给路边摊贩发放登记卡、吸收摊贩加入市容管理体系等探索,取得了亮眼的成果。事实说明,强化城市的市容管理,重点在于追寻最大公约数,既保证市容管理水平,也支持摊贩正当经营、追寻转型之道。
说到底,街道有烟火气,民生有保障,这就是最好的“市容”。城市治理,当注重提升力度和温度,让群众的幸福感有依托、有拓展。
客观上,解决摊贩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复杂的市容管理背景也要求城市管理者兼顾严格管理和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管理思路、升华监管模式,为城市和群众带来更多好消息。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