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徐州:“智能工厂”集群崛起,为“制造业强市”攀新高峰注入“强心剂”

9月5日,工信部公示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徐州新凤鸣江苏新拓新材有限公司的“聚酯纤维全链协同智能工厂”和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装载机全价值链运营增值制造智能工厂”上榜;上月底,工信部公示的《2025年5G工厂名录》中,江苏德鲁尼智能家居有限公司凭借“智能家居数字化生产5G工厂”成功入选。

这三家企业的转型实践,正是徐州市近年来强化数实融合、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的集中体现。作为老工业基地,徐州正以“智改数转网联”为关键抓手,坚持“政府引导、产业聚焦、平台支撑、规模推广”的工作模式,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从“制造”到“智造”,智能工厂集群崛起

近年来,徐州聚焦智能工厂建设,遵循“自下而上夯实基础、自上而下规划协同、数据驱动贯穿始终”的原则,围绕“设备、车间、产线、工厂”四个层次,开展全方位改造。

在设备层,企业实施设备互联互通、状态监控与预测性维护,引入自动化、柔性化设备。在车间层,部署制造执行系统、引入物流智能化系统,优化生产作业流程。

在产线层,推进产线自动化与柔性化集成,实施能源精细化管理。到了工厂层,则实施数据驱动决策、优化智能物流与仓储系统,实现全厂资源优化配置、运营透明化、决策智能化的目标。今年上半年,全市已有319家企业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建设典型场景自评价。

徐工集团的智能化改造令人瞩目。走进徐工精益智造领航工厂,一条240米长的中小吨位领航装配线,集成了22个流程工位,覆盖100多道工序。在这里,工人和AGV机器人协同作业,数字孪生产线实时展示生产进度和所有生产数据。

如今,徐工正以智能化撬动产业链整体跃升,通过输出成熟标准、共享技术平台,深化协同创新,构建起“头部企业+生态伙伴”的智能新生态。依托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挖掘“焊接缺陷在线检测”等30余项工业大数据应用场景。

新凤鸣江苏新拓新材有限公司则以“凤平台”为核心,集成了包括MES、SAP-ERP在内的12个系统,形成了采购、生产、仓储等全流程的数据闭环管理,车间自动化率超过95%。通过构建“零缺陷”智能生产体系,该公司在生产效率、运营成本和产品质量上均实现了显著提升。

江苏德鲁尼智能家居有限公司的转型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该公司建设了9万平方米的智能制造基地,引进智能制造工业4.0生产线及智能仓储系统,以智能化生产为基础,实现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供应链“四链一体”的融合。其产品配件上附有二维码,标注产品长度、宽度等信息,机器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一次性裁剪,避免材料浪费,“智改数转网联”让企业产能提高了80%。

链式跃升,从企业转型到产业生态升级

徐州不仅关注单个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更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同频共振。市政府鼓励徐工集团等“343”创新产业集群链主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以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水平为导向。

针对工程机械、安全应急装备两大行业,徐州实施“靶向施策”推动上下游企业转型,成功入围全国第三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这种“链式”转型模式,使智能化的效益从点扩展到面,形成了全产业链协同升级的良好局面。

在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方面,徐州支持大企业制定转型整体规划,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数据采集、业务打通、生态搭建等能力。全市现有精创电气等12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时,引导中小企业以场景化推动为抓手,加强分类分级数字化转型。今年上半年,全市25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78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面对人工智能浪潮,徐州还积极布局行业模型应用。围绕“343”创新产业集群,推动龙头企业发挥数据、知识、场景等优势,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共创行业大模型:在工程机械领域,利用大模型开展设备预测性维护、智能生产调度、供应链优化及智能售后服务等,加快在无人矿山、自动驾驶等细分领域垂直大模型应用;在绿色低碳能源领域,围绕视觉检测、智能运维、能源管控等典型场景,利用大模型开展能源生产优化、设备健康管理、能源消耗预测及清洁能源管理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夯实基础,构筑数字化转型生态

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截至上半年,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2.36万个、5G-A基站4981个。在全市重点园区、示范企业、优质小区等18个点位开展万兆光网试点工作,推动网络向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化升级演进。

政策支持方面,徐州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制造业贷款贴息、技术改造投资税收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推动徐工传动等10个项目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资金总额达4.4亿元,位列全省第二。上半年还兑现了2024年“智改数转网联”市级奖补资金1813万元。这些政策措施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系列举措推动徐州数实融合成效显著。今年,全市成功入围全国第三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徐工重型获批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徐工汉云获评全省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A级首位。

目前,徐州正处于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的攻坚期,肩负着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支点的重任。下一步,徐州将高质量实施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抢抓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机遇,对标国家和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全年计划推动1200家企业开展智能车间改造、600家企业开展基础级智能工厂建设,择优储备一批先进级、卓越级智能工厂。同时,高水平实施数字化转型加速行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引领链式转型和大型企业加速整体转型,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构建起覆盖全市“343”产业集群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矩阵。

徐州正全力将数字经济的“最大变量”转化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蓄势赋能。

记者 王正喜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