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这则防汛故事说明了啥?

扬州古城某老小区地势低洼,据住这里的老人讲,以往每逢大雨,就会雨水倒灌,有时积水能划船,家家都特制了不锈钢支撑架放家具。每年汛期,当地就组织救援队24小时值守,负责救援和排涝,抽水机烧坏是常事。几年前,当地街道办和有关部门到现场研究解决方案,却一筹莫展。有位同志提出:尽管这里低于附近主干道路面,但其排水管可能高于主干道的地下排水管网。经再次勘察,果真如此,从而彻底解决了困扰当地几十年的老大难问题。

这一则防汛排涝故事给我们提供了生动启示,那就是:到现场去,哪怕多去几次,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年是各类硬仗、“大考”交织的非常之年,尤其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走出办公室或会场,多到一线去、到现场去,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问题解决,促进事业发展,赢得群众拥护。

民情民心在现场。坚持人民至上,不断为民造福,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就应深入基层、到现场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只有去了现场,才能发现实际问题、听到百姓心声、了解民生现状。现场连着民心。前文所述那个老小区的社区主任曾感慨,以前每年汛期时,她都睡不好觉,经常深更半夜赶到现场,因为居民只有看到她去了才心安。

问题答案在现场。“现场是座宝库”。真相多在现场。隐藏在现场的第一手信息是找准症结、解决问题的关键。到现场去,才能发现影响工作开展乃至事业发展的短板弱项,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如,文明城市建设中,我们只有多到现场,才能发现那些易被忽视和扯皮的问题,以及“看得到、管不了”“管得了、看不到”的问题。打好硬仗,更需要我们多到事关大局的现场去、多到问题突出的地方去、多到工作薄弱的地方去。

能力作风在现场。实践出真知,经历是财富,而到现场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实践与经历。现场既能考验和检验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工作作风,也能极大地锤炼其能力作风,尤其是快速增长个人才干,是不逊于名牌高校管理学院课堂教育、最生动的“案例化现场教学”。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同样,不到基层和现场,半点实事求是也没有。脱离基层、脱离现场,就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就容易犯经验主义、官僚主义错误。反之,发扬“铁脚板”精神,多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现场去,我们的各项工作就一定更能高效开展。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