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十二地市 > 无锡 > 县区 > 正文
惠山堰桥:继承和发扬“一包三改”精神,推动工作焕发强劲活力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王佳媛 记者 高艺)悠悠四十载光阴,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在“一包三改”的生动实践中完成传奇蝶变,更将“四千四万”精神代代相传。位于吴文化公园内的堰桥“一包三改”纪念馆无声的向大家展示着堰桥人民“敢为人先”的进取和创造,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

竞争中确立新起点,改革中寻求新发展

1982年堰桥乡党委学习小岗村在生产队试行分田到户,取得喜人成绩,随后创新性的将农业改革中的“包”字引入乡镇企业。“厂长经济承包责任制”试点先从一家堰桥服装厂开始,仅用一年时间就扭亏为盈,实现利润490元。

堰桥人民这一次小小的尝试会对几十年内的乡镇企业发展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站在现在回头看,堰桥在乡镇企业进行的改革符合时代潮流、顺应民生所向,其成功具有必然性。但在当时没有文件精神、没有先例指导,改革无疑是“摸石头过河”,而这股善于突破的创新精神成了“四千四万”的摇篮。

竞争中实现新跨越,改革中收获新腾飞

“现在阶级斗争没有了,厂长搞经济承包又要剥削工人了”堰桥乡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始了,却在社会上引来了强烈反响和争议。堰桥乡“不争论、大胆试、大胆闯”,以实际成绩回应一切质疑和不满言论。从1982年到1987年,堰桥乡工业经济产值从2878万元增长超过两亿五千万,五年增长9倍,职工年均收入从460元增加到1408元,五年增长3倍,堰桥乡也成为全国首批亿元镇之一。“一包三改”在全市、全省、全国推广开来,堰桥乡镇企业为全国乡镇企业发展提供实践依据、理论依据。

竞争中增强新活力,改革中塑造新格局

“一包三改”给乡镇企业带来了春风,乡镇企业也从起步走向蓬勃发展,可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的现实难题让乡镇企业再次变得寸步难行。“技术力量缺乏,我们就到上海等地聘请‘星期天工程师’,让自己的工程师跟着学习,培养出来之后,和高校合作,再到外面学习,慢慢才建立了一支强大队伍。”无锡县微型机电厂创始人赵汉新谈起发展,万千感慨。“企业刚发展,工人少,我就义不容辞的担任多个角色,既当厂长、又当技术员和供销员,每当开发一个新产品,就以厂为家,只有上班没有下班,白天黑夜连着做。”绘制图纸、工艺设计、新产品试制、成品销售……赵汉新几乎所有的工作都体验过了。堰桥的乡镇企业家充分发挥“四千四万”精神,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环。

竞争中促进新合作,改革中开启新征程

“伟大的时代铸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引领伟大的时代。”当年因改革而带来轰动与巨变的堰桥,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沉入历史,“四千四万”精神自始至终留在这片土地上,新“四千四万”精神也随着时代生根发芽。

面对你追我赶的发展形势,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堰桥街道不服输、不言弃、不懈怠,争当排头兵,勇创“千亿堰桥”,在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中健康成长。主动试点村级财务管理改革工作,成立了全市首个村级财务监管中心,形成省内有特色的改革成果,得到了市纪委的高度肯定,被总结为“新堰桥经验”向全市进行推广。

创新,是堰桥人民永恒的追求;奋斗,是堰桥人民不变的信条。堰桥街道从历史基因中汲取思想养分和精神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乘势而上,让“一包三改”精神在新时代继续焕发强劲活力和勃勃生机。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