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何以为汉·和合共生|汉风千载起彭城,和合共生谱新章

第三届汉文化论坛将于2025年11月4日至5日在徐州举办。论坛主题为“何以为汉·和合共生”。作为汉文化的发祥地,徐州以千年遗存为纸、时代创新为墨,正挥毫写就“何以为汉·和合共生”的生动答卷。从汉俑列阵的雄浑到汉玉温润的雅致,从“城下城”的叠压奇观到“彭城七里”的文脉轴线,这座古老城市以文化为魂,在守正创新中让汉风“活”在当下、“火”在民间,更为中华文明的现代传承树立了典范。

地脉承古韵,活化遗存续华章。历史是城市的根脉,文物的“说话”能力决定了文化的传播力量。徐州以“原址原真”的匠心守护让遗存“开口说话”:城下城遗址博物馆中,汉代水井清冽如初,魏晋街巷肌理分明,古今叠压的奇观成为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汉文化景区内,6000汉俑军阵肃穆,汉画像石上的宴饮歌舞跃然生动,一部“立体汉书”在具象化展示中变得可触可感。徐州拒绝将文物封存于玻璃柜中,而是通过非遗市集、汉服快闪、汉宴体验等场景再造,让汉代市井烟火气在“拔剑泉边”重新升腾。这种“动态保护”理念,正是对“和合共生”的深刻诠释—历史与现实在对话中交融,传统与现代在共生中共鸣。

文脉启新章,创意赋能焕生机。若只有保护而无创新,文化便易成为博物馆中的标本。徐州以“创造性转化”为引擎,为汉文化注入时代流量:足球联赛的啦啦队服纹饰取自汉画像石《舞乐车马图》,古老纹样与现代运动美学碰撞出“行走的文化”;云龙汉服非遗传承人李欣将出行场景绣入裙摆,让汉服不仅是复古服饰,更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潮流单品”;方特乐园的《大风歌》演艺、文庙街区的全息投影,则以科技为翼,带观众沉浸式体验汉风浪漫。这些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传统文化唯有与当代生活同频共振,才能释放持久生命力。2024年游客破亿、旅游收入增长近17%的数据背后,是文化IP转化为发展动能的生动证明。

人脉铸精魂,古今相融聚合力。文化的终极生命力,在于融入城市精神与百姓日常。徐州将汉文化中的开拓气度、包容胸怀提炼为城市发展的精神内核,从深地实验室里“向地球深处进军”的科研攻坚,到徐工集团“矢志登顶”的制造雄心;从中欧班列驰骋“一带一路”的开放姿态,到采煤塌陷区蜕变为“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生态奇迹—汉代的豪迈进取,已化为今天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歌风书房”构建的十分钟阅读圈、睢宁儿童画笔下的家乡风情,更让文化传承从“宏大叙事”细化为“日常浸润”。这种“以人为本”的传播,使汉文化从历史符号升华为精神共识,凝聚起迈向“万亿之城”的磅礴力量。

第三届汉文化论坛的举办,既是对过往实践的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启航。徐州以“和合共生”为笔,勾勒出文化传承的三重境界,在保护中激活历史基因,在创新中点燃时代火花,在融入中塑造城市灵魂。当千年汉风与现代文明交织共鸣,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复兴,更是一种文明范式的新生—传统不必尘封于过往,亦可奔流于当下,浩荡于未来。(新声)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