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决胜“十四五” 奋力挑大梁|正北楼:青砖映传“铁军魂”——从一节思政课,看江苏如何为孩子种下“四个自信”

“接过队旗,意味着接过了光荣的传统与集体的责任。”少先队建队纪念日前夕,盐城市初级中学初一年级的中队长们,在正北楼前肃立,手中接过“英雄中队”的旗帜——这栋青砖建筑不仅是校园地标,更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的办学旧址,1940年刘少奇、陈毅曾在此办公,如今成了孩子们触摸历史、传承“铁军精神”的“活课堂”。

“以前听抗大故事像听‘远方的传说’,但触摸到正北楼,就像和先辈‘隔空对话’。”学生柳志云摸着百年砖墙,听着课程基地教师讲述抗大女生队当年反“扫荡”、保卫军部的事迹。每年,该校新生的入学第一课,都会在正北楼内举行。学生们顺着老师的指引触摸青砖,指尖的粗糙感让历史瞬间具象化,历史见证物成了鲜活课堂,累计有10万余名学生在这里感受抗大历史。

思政育人的效果,不止于一时的感动,更在于长期的浸润。在盐城市初级中学,抗大精神已融入语文、历史、音乐、劳技等10门学科,形成“铁军文化课程体系”。

语文课上,老师会带领学生品读抗大五分校指导员张西蕾所作《战地红花》中的片段,“脱下皮鞋,穿上草鞋,一个个成为昂首挺胸的革命女战士”,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新时代的‘草鞋精神’是什么”;劳技课则搬到“小铁军共青山劳动基地”,学生们在这里种菜、修农具,体会抗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传统。该基地自2020年建成以来,已接待学生劳动实践超3000人次。

“上学期历史课通过VR技术体验抗大师生反‘扫荡’的过程,这学期语文课就在正北楼抗大实景课堂,学习抗大五分校校长陈毅的《梅岭三章》,现在劳动课又学抗大学员‘开荒种地’,抗大精神一直在身边。”学生万长骏说,他初一时在正北楼参加入团仪式时,特意重读了《战地红花》,“以前觉得‘奉献’很大,现在知道,认真学习、参与志愿服务,也是奉献。”

做中学、行中悟,让思政课走出教室。“大家好,我是小铁军讲解员,今天为大家介绍八路军与新四军在白驹狮子口会师的故事……”在正北楼白驹狮子口会师史实展陈前,14岁的杨子烨熟练地为来宾讲解。她是盐城市初级中学“小铁军志愿服务队”的一员。这支成立于2018年的队伍,已累计开展革命文化宣讲、学雷锋进社区、红色寻访、义务植树等志愿服务1000余场次,参与学生超3000人次,成为学校传承抗大精神的“实践名片”。

实践化传承的另一重要载体,是“重走抗大路”红色教育实践活动。自2021年起,每年暑假,学校召集小铁军志愿者沿着抗大五分校当年的活动轨迹,先后寻访阜宁县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等30余处红色遗迹,以及100余个以新四军革命烈士命名的镇村,累计行走3万余里。“在华中局旧址看到革命先辈们用的煤油灯,才知道他们在没有电等艰难情况下,为了人民的解放坚持战斗。”学生袁泉写下了这样的感悟,“从那以后,我写作业更加专注,生活上也不再去攀比吃穿,因为抗大‘艰苦朴素’的作风已深深印在了我心里。”

“正北楼的每一块砖、抗大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滋养少年成长的‘精神养分’。”该校党总支书记吴加健说。如今,在盐城市初级中学,从正北楼的红色宣讲到教室里的新四军课程,从“重走抗大路”到“小小红色讲解员”,一套“可观、可感、可做”的红色育人模式,正让“铁军魂”在盐城少年心中代代相传。

>>>记者手记

让“四个自信”

在孩子心中扎根

“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总书记的嘱托,在江苏的校园里化作一堂堂有温度、有力量的思政课。

盐城市初级中学的正北楼,是这堂大课的生动注脚——这里没有空洞的宣讲,只有青砖可触、故事可听、实践可做,让“铁军精神”从史料变成少年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而这样的场景,在江苏处处可见:南京学生走进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实景中感悟信仰力量;淮安学生驻足周恩来纪念馆,从家书中读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初心,各地深挖红色密码,让“自信”有了具体而微的模样。

更难得的是“知”与“行”的贯通。盐城“小铁军”不只是课堂聆听者,更是红色故事讲述者、劳动基地实践者、抗大路寻访者。他们以志愿服务等方式,将“铁军精神”化为日常行动,在身体力行中筑牢信仰根基。

盐城初级中学的实践,绝非一所学校的“独角戏”,而是江苏全省协同育人的“交响乐”。南京大学等高校牵头组建思政课教师结对团队,周恩来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化身“第二课堂”,全省300余项精品课程与教学案例,织就“全学段贯通、多部门联动”的育人网络,打破校社壁垒,让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行走在江苏校园,孩子们眼眸里透着笃定光芒。当思政教育化作触摸青砖的温度、田间劳作的汗水、红色寻访的脚步,当“四个自信”融入青少年成长的每一步,这份育人答卷便有了深度与温度。在这片重耕读、更懂铸魂的土地上,一批批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正迎着阳光茁壮成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程晓琳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