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现代快报记者获悉,南京市水稻机收减损技能比武活动日前在浦口区福联种植专业合作社举办。来自全市各区的7支农机代表队齐聚田间,以“精操作、比技能、展风采、促减损”为目标展开激烈角逐,用精湛的农机操作技艺为秋收粮食“颗粒归仓”筑起坚实保障。此次活动由南京市农业装备推广中心主办,将“以赛促训、以赛提技”的宗旨贯穿全程,切实推动农机手技能提升与粮食减损工作深度融合。

精心筹备:规范流程为比武“定标尺”
为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南京市农业装备推广中心早在赛前便制定详尽方案,从参与对象、机具要求到比武流程、评分标准,均作出明确规定。
活动现场选址南京福联种植专业合作社连片稻田,划分8个独立作业区(含1个备用地块),每个作业区统一规格,长60米、宽15米。评分体系严格参照国家标准,制定“损失率测算+操作规范+作业效率”的综合评价模式,为比武公平公正奠定基础。
各区代表队完成签到、资料核验后,裁判组组织赛前指导培训,详细解读《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损失率测定方法》,讲解机收减损作业要点。参赛选手通过抽签确定作业区编号,驾驶机具前往对应区域,进行赛前最后调试,确保机具处于最佳作业状态。

田间竞技:精湛技艺展农机人“真功夫”
当天13:30,比武开幕式在田间举行。14:00,随着裁判长一声令下,比武正式开始。7支代表队分为两组依次进场作业,第一组1-4号选手率先启动收割机,割台缓缓下降接触稻穗时,秒表同步开始计时。选手们根据稻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收割机行进路线、速度、割台高度等,既要保证收割效率,又要最大限度减少籽粒掉落。收割机轰鸣着在田间穿梭,金黄的稻穗被快速收割、脱粒,留下整齐的稻茬。
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国之大者”,近年来,南京市农业装备推广中心通过示范推广、培训宣传、技术指导等举措大力加强机收减损技术推广。目前,已建立覆盖稻、麦、油三大作物的65个机收损失动态监测点,水稻、小麦机收损失率连续多年远低于国家标准。此次比武正是推动减损技术从“达标”向“精进”升级的关键抓手,选手们以赛为媒,把“颗粒归仓”的责任落实到每一次操作中。
以赛促干:凝聚减损增产“新动能”
此次技能比武不仅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具体实践,也是检验南京机收减损工作成效的重要平台。接下来,南京市各级农机部门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农机手实操培训,通过技术手册、科普视频、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广泛推广机收减损技术。同时,进一步完善机收损失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田间技术服务,让“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深入每一位农机从业者心中,推动全市机收减损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提供坚实支撑。
通讯员 薛壮 高金军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伟娟
(通讯员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