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海岸线长582公里,管辖海域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沿海滩涂面积4553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的56%、54%、70%。当前,海洋经济成为经济增长中最具活力和前景的领域之一。盐城如何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书写“向海而生”的现代化答卷?盐城市委书记周斌表示,盐城将以建设彰显国际湿地特色的海洋城市为目标,深化海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海洋经济发展活力,加快建立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因地制宜培育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蓝色引擎”。
海洋经济发展新高地逐步构建
9月9日,海风掠过盐城大丰港滩涂,远处国信大丰8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风机悠悠旋转。
不久前,国信大丰8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迎来重大时刻,首批机组成功并网,成为江苏海上风电平价时代首个并网项目、绿色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盐城是全球最具开发价值的海上风场之一,也是全球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最大的基地之一。”盐城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整机到零部件,盐城基本构建起完整的风电装备产业链,风电装备规上企业数量达47家,海上风电整机产能占全国40%以上,叶片产能约占全国20%。截至今年7月底,盐城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2006万千瓦,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首个两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
沿着盐城海岸线,海上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达每秒7.6米,是海洋赋予盐城的重要禀赋。向海图强、借风迎光。近年来,盐城实现从“追风逐日”到“风光无限”的华丽转身,“风光氢储”一体化的新型能源体系逐渐成形。在依托海洋优势拓展能源新空间的同时,盐城以全域视野布局海洋经济,发力海工装备、海洋渔业等九大产业,锻造蓝色增长极。
东台市以建设“海上能源岛”为核心,同时发展海空经济、滨海湿地旅游康养产业;大丰区聚焦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生物与药品制造业,推动海洋多式联运;射阳县深耕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做优海洋渔业;滨海县以建设全球最大LNG绿能港为支撑,发展LNG冷能等海洋综合能源利用;响水县主攻新型储能、海工装备、海河联运。全市5个向海板块差异化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
逐梦深蓝,科技为舟。盐城加速培育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涉海科创资源在绿色低碳科创园集聚,目前已落户35个科创项目,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江苏海洋经济技术研究院及省内首家水产种业高水平实验室相继落地。
“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由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盐城市政府共建,聚焦海洋可再生能源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盐城市政府专门出台政策,从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盐城实现从“靠海吃海”到“科技兴海”的蜕变:举办海洋专场产学研大会、产业人才对接会等活动,推广涉海科研成果70余项,签约20多个产学研项目;对接中国海洋大学,将围绕“蓝色粮仓”、海洋新质生产力培育等5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48家海洋产业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组建30多个涉海科研基地,培育121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预计今年底,全市将新增科创平台10家、涉海高企30家,创成3家以上省级海洋产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滨海县的盐城海洋智算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只见主体结构已经初具雏形。盐城海洋智算中心项目建成后,将部署2520台高性能算力服务器,依托绿电、LNG冷能将PUE值控制在1.198的超低水平,助力盐城市打造“绿色算力港”、“东数海算”示范试点,为全省海洋算力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
海洋基础设施能级加快提升
8月12日,在盐城港响水港区,两台大型起重设备协同作业,将一根长73米、重350吨的油气管精准吊装进葡萄牙籍“幸福号”轮的货舱。
这是江苏天能海洋重工有限公司的首单大件外贸业务,1.1万吨产品将远航中东。“我们成功攻克超长重大件装卸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全力保障货物高效转运。”响水港负责人表示。
盐城加快基础设施能级提升,策应“水运江苏”建设,响水5万吨级航道建成投运,连申线灌河至黄响河段航道整治等工程加快实施,以港口为支点、开放为纽带、创新为动力,持续拓展蓝色经济“朋友圈”,实现对外开放和区域联动双轮驱动。
每天,上万件“盐城智造”借力跨境电商,跨越山海送达全球消费者手中;海内外游客沿着空铁水公交织的立体交通网,尽享盐城文旅魅力和运动活力;盐城港单日货物吞吐量平均约25万吨,巨轮鸣笛,港口能级节节攀升……
“大块头”扬帆出海,产品是竞争力,港口是硬支撑。目前,盐城港“一港四区”建成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4个,其中5万吨级及以上13个、10万吨级及以上2个,开辟国内外航线63条,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沿海港口20强。今年1—7月,港区新增6条航线形成63条国际国内航线的航运网络,累计完成自营货物吞吐量10329.04万吨、集装箱56.21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3.12%、27.42%。
以破浪之势,驶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航程。依靠自然禀赋,盐城坚持将海洋经济作为全市“5+2”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布局,1—7月,市县两级举办海洋经济专题招商会6场次,新签约、新开工亿元以上海洋产业项目57个、35个,计划总投资278.6亿元、245.2亿元。在盐城,海洋新能源、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工装备、海洋船舶等九大海洋产业,正乘风破浪,驶向深蓝。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梅剑飞 张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