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天安门广场旌旗猎猎,“刘老庄连”所在战旗方队昂首阔步接受党和人民检阅。战旗所指,是82名新四军战士浴血阻敌的英雄过往;目光所及,是淮阴区刘老庄镇这片红色热土上日新月异的振兴新貌。从1943年3月全连壮烈牺牲的悲壮时刻,到如今战旗高扬、乡村蝶变的美好图景,血与火铸就的红色信仰,始终是刘老庄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坐标,更在“基因红”“生态绿”“发展金”的交融中,书写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红色铸魂:从英雄故事到振兴实践,红色基因代代传。
“刘老庄连”的英雄事迹,是刻在刘老庄人骨子里的精神印记。80余年来,从烈士们用生命守护的红色土地上,生长出的不仅是对英雄的敬仰,更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行动自觉。如今,刘老庄镇以红色文旅为纽带,让英雄故事“活”起来——丁胡庄里,游客循着“红色线路”探访革命旧址;香园农庄、当年农家等景点串珠成链,“红色+农业+旅游”的融合模式,让爱国主义教育与田园休闲相遇,每年吸引无数人来此触摸红色印记、感悟初心使命。
战旗方队在天安门的亮相,更让这份红色传承有了跨越时空的呼应。“看到‘刘老庄连’的战旗,就想起82位先烈的牺牲,咱守着这片红土地,就得把他们的精神传下去、把家乡建设好。”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金成明的话,道出了刘老庄人的共同心声。从精准扶贫的“红色样本”,到文旅融合的“红色引擎”,红色基因已成为刘老庄乡村振兴的“根”与“魂”,指引着每一步发展都沿着英雄的足迹坚定前行。
绿色赋能:从生态优势到产业优势,绿水青野育金果。
红色铸魂,绿色更添活力。在刘老庄镇万佳鑫菌业的温室大棚里,工人们穿梭采摘,日产万斤的菌菇正通过冷链运往全国各地;万亩碧根果基地里,翠绿的树苗迎风生长,“香土地碧根果”已成为响当当的生态品牌;中广核、深圳能源风电场的叶片缓缓转动,每年输送的清洁能源为发展注入“绿色动能”……这是刘老庄践行“生态优先”理念的生动场景。
近年来,刘老庄围绕“万亩碧根果、万头苏淮猪、万吨食用菌、万亩采摘园”的“四万”特色产业布局,让传统农业蜕变为高品质生态产业。2024年食用菌年产量达6600吨,如今正向“年产万吨”目标冲刺;苏淮猪年出栏1.3万头,果蔬采摘园覆盖7300亩,“苏淮黑猪”“碧根果”等原产地农产品,凭借绿色品质赢得市场青睐。更值得一提的是,绿色发展不仅带来了产业升级,更激活了农文旅融合新潜能——采摘园里体验农事,生态农庄里休闲度假,研学团队探寻生态奥秘,好生态真正成为刘老庄人的“聚宝盆”。
金色筑梦:从农房改善到幸福升级,民生答卷暖人心。
红色为基、绿色为脉,最终要绘就“金色家园”的幸福图景。走进刘老庄红色家园、三和新村等农房改善社区,白墙黛瓦的新农居错落有致,“七通九有十到位”的基础设施一应俱全,7885户农民告别旧农房,住进了配套完善的现代化社区。“以前住的是破旧瓦房,现在小区里有广场、有超市,出门就是公交站,比城里还舒心!”刚搬入新居的村民王大爷笑着说。
住上好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刘老庄坚持“产业跟着农房走”,招引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社区周边,打造“股金+薪金+分红”的增收模式;通过技能培训,向企业输送务工人员,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党建+网格”的“微自治”模式让社区治理更贴心,文明家庭、最美庭院评选让乡风更文明,从“村庄美”到“人文美”,从“搬得出”到“留得住、能致富”,刘老庄正用一个个民生实招,让乡村振兴的“含金量”转化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战旗高扬,初心如磐;红土新颜,未来可期。从天安门广场的战旗方队,到刘老庄的田间地头,红色信仰始终是指引发展的明灯。如今的刘老庄,“基因红”点燃振兴激情,“生态绿”夯实发展根基,“发展金”温暖百姓心田,三色交融绘就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这片英雄的土地,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续写属于刘老庄的新传奇。(田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