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徐州:科技金融赋能,助力千企长成“创新森林”

本报记者 梁梦雨 通讯员 解新宇

在江苏淮海科技城的一间工作室里,徐州视达坦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动画师正专注于调试每一帧光影细节,力求让角色呈现出更真实的视觉质感。这家专注动画制作的科技型企业,正在参与一部国产原创影片的打磨。

而在这些创意背后,是科技金融的精准支持持续“供能”——从税收减免到信贷融资,从知识价值评估到成果转化保险,一套系统性的金融服务机制,正为科技企业插上加速成长的“隐形翅膀”。

徐州如何以科技金融“活水”,点燃企业创新引擎,孕育千企长成“创新森林”?答案,正在这片政策热土上徐徐展开。

政策赋能

激活科创“加速器”

“科技金融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更构建了一个良性循环,为企业创新和产品迭代提供了有力支撑。”徐州视达坦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视效总监杨博说。

作为国内影视特效行业新锐力量,这家企业借力徐州一系列科技金融政策“组合拳”,实现了从项目研发到市场落地的高效转化。依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累计享受税收优惠800余万元;通过“苏科贷”,还获得南京银行1000万元低息信用贷款。

这些“真金白银”的支持,助力其打造的核心技术——“高密度种植大场景建模技术”“多层次植物渲染优化方法”等,成功应用于《哪吒之魔童闹海》等热门国产动画,实现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

这背后是一整套贯通政策、财政与金融资源的机制创新。近年来,徐州市科技部门联合财政、金融系统,建立起“共商共研、协作联动、数据共享”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三年内陆续推出12项科技金融专项政策,涵盖科创企业融资、财政风险补偿、科技保险等多个维度,形成政策集成优势,精准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最需要的“燃点”。

在机制创新基础上,徐州持续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徐科中银贷”通过企业创新积分评价体系和大数据建模技术,批量核定企业授信额度,实现技术实力向金融信用转化;“科惠保”则作为科技企业专属保险,覆盖“研发—转化—生产—运营”各阶段风险场景,打通企业成长链条的关键堵点,首批试点已顺利落地。

一揽子政策举措的持续加码,不仅打破融资壁垒,也实实在在增强了企业创新的信心和动力。在这套“政策工具箱”推动下,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稳步增长,技术成果转化率显著提升,创新动能持续释放。

精准滴灌

纾解企业成长“痛点”

融资需求量大、紧迫性强、缺乏固定资产、信用评估难……这些是科技型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瓶颈”。为精准回应企业痛点,徐州市科技部门聚焦“早识别、早介入、早支持”,探索形成以“科技诊断+金融匹配+专员服务”为特色的精准金融服务体系。

在江苏省科技企业融资服务中心淮海分中心,常常可见这样的场景:科技专员逐一对接企业发展阶段与融资需求,银行客户经理根据企业创新模型现场测算授信额度,投资机构代表深入研读企业专利布局与商业计划书……这不是简单的“融资推介”,而是一场专业、定制的“资源对接会”。

徐州仟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迁址转型”,正是这种机制落地的生动注脚。这家原位于武汉光谷的激光芯片企业,在跨省迁入初期,因资质不匹配一度面临融资受阻。

市科技部门主动了解企业困难后,第一时间协调认定流程,加快推进“设备担”业务申报,并组织合作银行上门对接,最终促成中国银行1000万元授信额度落地,助力企业渡过资金难关。不到一年,该企业便获评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

为了让更多企业享受这种“滴灌式”服务,市科技部门面向全市科技型企业推出“一站式融资服务包”,涵盖项目路演、首贷贴息、专属担保、股权直投等服务内容,持续打通从融资意向到资金到账的每一个关键环节。

此外,为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科技金融产品服务包”实现常态更新、动态发布,确保“应知尽知、应享尽享”。“苏科贷”审批流程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设备担”等政策支持也实现“当月出台、当月落地”,真正做到“政策快送、服务直达、资金到手”。

生态共建

打造全周期“服务链”

“那笔50万元的贷款,在十几年前就是‘雪中送炭’,解决了公司卡脖子问题和燃眉之急。有关部门每年主动上门,根据我们的发展阶段调整融资方案,从50万元到1000万元,‘苏科贷’就像伴随企业成长的‘金融伙伴’。”谈起创业初期的艰难,徐州市永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记忆犹新。

从最初的一家小微初创企业,到如今成长为年营收近3亿元的产业龙头,永康电子的发展历程正是徐州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的缩影。

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各阶段,得到与之匹配的金融支持。

为建立与企业全生命周期相匹配的服务体系,市科技部门联合近20家金融机构,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合作模式,系统推出“苏科贷”“徐知贷”“高企贷”“徐创通”“科惠保”等系列产品,创新性运用股权+债权、风险补偿+贴息支持、线上+线下协同等多种金融工具,为不同成长阶段企业精准画像、靶向施策。

在政策支持与服务体系的共同作用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逐步缓解。一大批企业在全周期服务中加速成长:从“首贷”阶段的缓解流动资金压力,到“高企贷”支持技术改造,科技金融正逐步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力。

目前,全市数千家科技型企业通过该体系获得资金支持,融资总额持续增长,专利授权量、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等关键指标稳步上升。以徐州市永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企业累计获得科技金融资金近亿元,在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并建立本地供应链优势,成为徐州医疗装备产业龙头。

从“解决一笔贷款”到“陪伴一段成长”,徐州科技金融服务正从单一产品向系统生态转变。市科技部门持续推动产品整合、服务联动、数据共享,不断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服务精准度,为“343”创新产业集群和区域科创中心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科技引领未来,金融赋能创新。市科技部门将继续深化与各部门的协同,推动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强化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优化科创金融服务生态,进一步促进我市金融、科技和产业之间的协同创新、融合发展,赋能科创企业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