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以生物多样性保护筑牢美丽中国“基石”

    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

生物多样性是维系地球健康、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建设美丽中国,根本上依赖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态系统类型多样,高等植物3.6万余种,居全球第三。脊椎动物7300余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1%,其中哺乳动物673种,居世界首位。从吉林的野生东北虎,到青海的雪豹;从云南滇池星海半岛生态湿地,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从长江“十年禁渔”,到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从华盖木、百山祖冷杉等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得到抢救性保护,到云南大象在北上及返回之旅中成为全球动物界“网红”……大美河山,万千草木,飞禽走兽,生机盎然。作为最早签署、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一直以来,我国始终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形成了可供国际社会借鉴的经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持续完善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切实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从形成以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为基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法律法规体系,到设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构建起完备的保护组织体系,制定并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我国已建立的1.18万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类型、65%的高等植物群落和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不断落实,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长效机制不断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响应与认同,美丽中国“基石”更加牢固。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新征程上,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下,我们必须更加全面、高效、系统地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保持和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重在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进而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条件。站在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新起点,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真抓实干、向绿而“行”,日积月累、久久为功,进一步凝聚绿色发展共识、汇聚生态保护力量,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共建共享美丽中国,让亿万中国人民在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中,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季宝干)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