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潘荣)在历史街区里回味时光、在名人旧居前打卡拍照……南京颐和路十一片区完成改造,变身文艺时尚的城市新地标,每天都会迎来一大批市民游客。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建委了解到,该项目是南京城市更新的综合类片区试点,市建委以十一片区内历史建筑、风貌建筑活化利用为目标,推进既有建筑消防改造和节能降耗工作,为历史街区有机更新探索“新路径”。
颐和路街区始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建成年代久远,街区普遍存在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给水系统不完善、外墙保温性能弱等问题。其中,十一片区是颐和路街区南部最重要的入口,包括5幢文物建筑、2幢风貌建筑和辅助用房,占地总面积6260平方米。
记者了解到,市建委按照艺术创意的主体定位,片区采取“保护”和“织补”结合的精细化模式进行城市更新,全面打造街区复兴的首发示范区。在实际改造过程中,十一片区的开放院落被划分为9个防火组团,分片实施、整体防控,有效抑制火灾蔓延,解决历史建筑防火间距不足的问题。
为提升历史街区内部疏散条件,在建筑物木楼梯下方设置防火板+岩棉的复合防火隔离层等措施,提升局部结构的耐火极限和阻燃性能,并在片区楼栋间合理规划疏散路径,指引人员迅速抵达安全区域。针对消防给水系统不完善等问题,片区内部增设小型消防车道、配备专门定制的小型消防车辆、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埋地消防水箱和高位水箱,以及微型消防站等。此外,还以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淋灭火、燃气报警等系统为载体,搭建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消防监控管理平台。
如何在满足历史建筑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建筑节能改造?这里同样用实际成效给出了“答案”。改造过程中,在保证原有外立面风格的基础上,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节能改造:通过挤塑聚苯板等材料的运用,全方位提升建筑屋面、外墙、外窗等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经过改造,文保建筑整体节能率达到50%,配套服务区建筑整体节能率达到65%。
由于改造后的建筑多为公共服务设施,该项目将办公、展厅区域照明灯具升级为LED节能灯,单体院落的公共区域照明集中控制,院落内路灯采用太阳能路灯,进一步减少运行耗电量。同时,对重新铺设的硬质场地进行透水铺装,设置雨水回收系统,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所有给水器具及配件均更换为节水器具,进一步节约市政用水。
据悉,2021年11月,南京被住建部列为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市建委在牵头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过程中,将以试点项目为实践载体,继续探索历史建筑消防改造和能效提升的新路径、新方法,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助推历史建筑与现代城市融合共生。
(图片来源:南京市建委)
- 南京
- 2022-03-02 18:54:56
- 南京
- 2022-03-02 18:12:07
- 南京
- 2022-03-02 18:05:27
- 南京
- 2022-03-02 18: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