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作家陈应松准备起诉中国知网,知网与文章作者“相爱相杀”何时休?

现代快报讯(记者 邓雯婷)据媒体报道,作家陈应松表示,准备起诉收录了自己300多篇文章的中国知网。中国知网在作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是否能收录作者的文章?作者在中国知网上下载自己的文章,还要付费,这合理吗?知网与文章作者到底该构建什么样的良性关系?

300多篇文章被收录,作家决定起诉知网

陈应松此前因为编书需要,曾通过中国知网查找评论家们评论自己的文章,“我都是付费下载的,一二十块钱一篇,多的需要30块钱一篇。”他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自己共有300多篇文章被中国知网收录,且大部分都没有经过他同意,部分文章的下载次数已达上百次。

对于中国知网的这种行为,陈应松有些气愤,“每天都有人付费下载作者们的文章,知网获得了巨额收益,但作者们不仅没有拿到稿费,甚至不知情。”陈应松说,这是一种“无本万利”的生意。

对此,有网友表示:“网络擅自收录后又拿着你的著作去挣钱,而且这不是一点点钱,去打听下自己学校每年在论文购买上花了多少钱就知道了。当然,不仅仅是知网,还有一些别的平台也存在这种情况,希望能大力整治这种情况。”

退休教授起诉知网,累计获赔70多万元

据悉,陈应松之所以决定维权,是因为有人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9岁退休教授赵德馨状告中国知网维权胜诉获赔偿的新闻发给了他。原来,长期从事中国经济史研究的赵德馨老人与擅自收录他100多篇论文的中国知网打起官司,且全部胜诉,累计获赔70多万元。

谈起维权缘由,赵德馨很气愤:“把我的100多篇文章收录(到)数据库,还通过电脑、手机这些端口来传播,不仅不告诉我,读者包括我自己下载还要付费,我本人却从没拿到过一分钱稿费。”

2020年8月,老人选择去法院维权。据悉,赵德馨状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知网”运营方)的案由,多为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如,赵德馨撰写的论文《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刊发在《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4期,该文后被中国知网收录。2020年12月30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赔偿赵德馨经济损失2800元及维权合理开支534元,共计3334元。

赵德馨表示,中国知网已经不再收录他的文章,收录的都下架了。

律师称未经作者许可,知网无权收录作者文章并向公众传播

知网在作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能不能收录作者的文章?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奔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著作权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文章作者重要的著作财产权,未经作者许可,知网是没有收录作者文章并向公众传播的权利的,这样的行为已经侵犯了作者对其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依据《著作权法》第48条规定,知网可能因此需要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周奔表示,关于作者下载自己的文章需要付费的问题,需要基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平台对下载文章收取费用需要有作者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合法授权;另外一方面,付费下载文章实际上形成的是一个合同关系,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若平台通过文章作者的许可而享有该传播权利,那么无论是作者还是第三人,通过该信息网络传播的渠道获取文章,需要支付费用都是无可厚非的。建议作者在授权时与被授权人进行充分协商,不仅要保障作者的收益权利,也要保障权利人在下载或使用文章时的便利。如果双方约定了作者本人在下载时免费等事项,那么平台对作者的下载进行收费则有违约的嫌疑。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都是以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授权为前提的,若平台并未取得合法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并以此牟利,其所得利益都应该是属于违法所得。至于这种侵权纠纷最终的赔偿数额,则需要依据作品的类型、价值、独创性和知名程度,以及侵权行为的性质、过错程度、影响大小等因素确定。”周奔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专家表示应处理好作者、期刊和运营方的关系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系主任、博导严新明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鉴于知网擅自收录作品,在作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传播、获益,而读者下载都须付费,包括作者本人下载也须付费且毫无收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此现象,必须全方位考察,知网起步时意在帮助读者更加便利地获得相关的论文,因其需要投入,所以读者付费也有道理。但是,在此过程中,对于作者权益的保障显得不足。随着知网发展壮大,收费也越来越高,对此,高校及师生颇有微词。身为作者,对论文收录既不知情,也无收益,还须付费下载自己的论文,其中滋味让人无奈。知网在运营方面考虑不周、对于作者的诉求回应不足,最终败诉于法庭。

“作为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知网在学术传播中有很大的价值,主要是纸质刊物的第一次传播之后,知网能更加便捷地进行二次甚至N次传播,让读者能够方便地获取当前的以及比较早的论文。”严新明表示,知网的传播对于学者的学术影响力造成了影响。像“下架”胜诉学者的论文就会影响该学者的影响力,老教授可以不考虑此问题,年轻学者一般不能承担自己的论文不被传播的后果。对于作者起诉知网的问题,也可以看看别国的做法。不少国家已有成功经验,不妨借鉴,努力处理好作者、期刊、运营方、使用单位及个人之间的便利、成本和收益分配等问题。

严新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当前的学者仅知道知网已经不够了,还应该知道读秀、超星、维普、万方、库克、龙源、北大法宝等电子论文、书籍、资料库,都建设得很好。在竞争环境中,作者、运营方、读者的权益有望得到有效解决。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老师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很多年轻学者之所以不敢主动维权,是因为他们还要依靠知网来评职称或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对有的高校老师来说,论文的转载率和引用率也会影响作者的论文发表和课题申报,如果论文撤下,就没有办法统计转载率和引用率。不管是从知网的发展角度,还是科研论文的社会价值角度,知网都应该在兼顾平台利益和作者权益方面,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而不是“谁打官司就撤谁的文章”。双方共赢才能形成作者、平台之间的良性关系。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