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经开区:“艺起向未来”,家门口好戏连台

“走啊,我们去看戏!”傍晚7点,暑气刚散,徐州经开区徐庄镇徐庄村大舞台前便灯火辉煌、人头攒动。这里,一场精彩非凡的文化惠民演出正上演,笛声脆、戏腔转、歌声亮,这场家门口的“文化盛宴”,让现场大伙儿看得心里美滋滋的。


近年来,徐州经开区持续擦亮“艺起向未来”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开展群众文化惠民系列活动,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精准点单“对味口”用心托举幸福感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徐州经开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持续开展群众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以“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艺起向未来”等文明实践活动品牌为牵引,始终立足主旋律导向、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从群众喜闻乐见的角度出发,精心“量身定制”文艺演出服务方案。



“我们根据居民群众的需求反馈,编排了形式多样、精彩丰富的节目。十余个节目,涵盖了舞蹈、声乐、器乐、戏曲、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力求内容既‘接地气’、贴民心,又兼具‘高品质’、有格调。”徐州经开区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艺起向未来”文艺巡演还以“夜模式”焕新呈现,先后走进徐庄镇徐庄村、大黄山街道荆山村、东环街道后蟠桃社区等十个基层文明实践所(站)轮番开演,“让大家都能享受到‘接地气’的文化盛宴,既能放松身心,又能感受文明实践的暖心温度。”


演出中,居民们不仅能欣赏到灵动的舞蹈、动听的歌声,还能在欢乐氛围中增进邻里间的深厚感情。“街坊邻居难得聚在一起,看我们喜欢的节目、玩有趣的问答游戏,这不比窝在家里刷手机有意思多了。” 居民张女士笑呵呵地说,道出了不少居民的心声。


自徐州经开区打造“艺起向未来”文化品牌以来,开展文艺巡演、非遗展示、红色观影等活动6000余场次,惠及群众20万人次,实现精准点单满足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优质节目“唱主角”艺术魅力沁人心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


“百姓创、百姓演、百姓看、百姓乐”,基层群众就是会演活动最闪亮的主角。为进一步凸显基层性、群众性、惠民性,“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艺起向未来”文艺巡演坚持办在基层、热在基层,创作推出了一批接地气、聚人气的新节目。



唢呐独奏《畅想中原》奏响,激昂的旋律让居民们听得津津有味。山东快书《赞好人》节奏明快,演员用通俗的语言讲述着身边的好人好事,让观众们深受感动。古筝串烧《十面埋伏、浮光》更是精彩,演员用指尖演绎出别样的韵味,让观众们领略到了古典音乐的魅力。


气球秀、戏剧、杂技表演……各种节目满足了不同年龄群体需求,达到了叫好叫座的良好效果。身着艳丽服装的小丑表演者用形式各样的气球让孩子们惊叹连连;江苏柳琴戏《喝面叶》充满地方特色,熟悉的方言和诙谐的剧情让现场的老戏迷们过足了瘾,“这柳琴戏就是地道,听着就亲切!”居民王阿姨边看边赞叹;杂技《力量》《轮滑》的表演则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演员们凭借高超技艺赢得了观众们阵阵欢呼。


观众沉浸在这场精心编排的文化盛宴中,感受着精彩文艺作品带来的精神洗礼。“这样的文艺演出很有新意,节目特别精彩,我们经开区现在环境美了、风气好了、生活舒心了,希望以后多多举办这些活动!”看着形式新颖的文艺演出,市民武女士连声称赞。


幸福常驻“家门口”文艺点亮寻常日


文明生沃野,实践润夜色。在大黄山街道荆山村广场的舞台前,居民们早早就占好了位置,“往常这时候,我们姐儿几个正凑一块儿跳舞呢,一听有演出,立马约着过来了!”居民杨大姐笑着说,眼里满是期待,“尤其爱听柳琴戏,今天总算能在现场过把瘾。”



像她这样的观众不在少数,抱着孙子的奶奶、挽着老伴的爷爷、饭后出来散步的一家三口……舞台灯光照亮每一张期待的脸庞,艺术悄然消解了生活的疲惫。


舞台东侧,先进事迹专题展正吸引着不少人驻足。图文并茂的展板上,孟维、朱从学、王顺利等15位道德典型的感人事迹跃然眼前,“看演出,读感人故事,今晚带娃娃来就对了,希望小孩子学习这种精神。”居民周先生一边给他的小孙子读着感人事迹,一边摸了摸孩子的额头。


把高质量文艺作品送到群众家门口,种下艺术的种子,而这一场场演出既是文化的嘉宴,更是情感的纽带,徐州经开区的文化惠民活动


正像一锅持续沸腾的“浓汤”,熬出了烟火气,炖出了文化味,居民们也越品越香。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