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苏州:18名“家园管家”上岗:来自乡土 传承乡风 守护乡情

这段时间,苏州吴江区震泽镇朱家浜村的18名保洁员有了新身份——家园管家。

在做好日常保洁工作的同时,18名家园管家对应18个自然村,肩负着起政策传达、问题上报、文明引导等网格职责。

“一村一员”的基层治理创新举措,一举打破了朱家浜曾经依靠1名镇派网格员对4.58平方公里辖区开展管理工作的“窘境”。

自今年7月1日上岗以来,管家们“业绩”突出——从守护村道旁的绿化,到上报沿线发现的垃圾,有管家甚至还提前“嗅”到矛盾苗头,成功避免了一起可能升级的宅基地纠纷。

“18名家园管家来自本土本村,对村庄地理环境、人际关系等‘乡土信息’掌握全面,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能敏锐发现问题、迅速上报处置,在净美家园的同时,传承淳朴乡风,守护真挚乡情,为朱家浜村这个友爱的大家庭筑起守护家园秩序的‘第一道防线’。”朱家浜村党委书记管国林说。

守住乡村“颜值”身边人管好身边事

家园管家宣传《朱家浜村村规民约》。朱家浜村供图

朱家浜村是震泽镇村规民约试点村,通过“四议两公开”制定了贴合本村实际的《朱家浜村村规民约》,涵盖“不搭违建不乱占”“门前垃圾日日清”“尊老爱幼守孝道”等具体条款。

因此,家园管家上岗后的首要任务,便是当好村规民约的“宣传员”,他们逐户发放纸质版村规民约,用方言解读核心内容,结合日常巡查提醒村民落实“房前屋后整洁”“爱护集体绿化”等要求,让“有约必守、执约必严”的理念融入村民日常生活。

长浜自然村是三星级康居乡村,村内绿化是村民共同的“脸面”。该村家园管家在日常保洁巡查时发现,一村民正擅自破坏村道旁的集体绿化,打算拓宽自家门前道路。

由于熟悉村规民约中“不搭违建不乱占”的条款,家园管家立即上前制止并第一时间上报村委会。村委会接到消息后,15分钟内便组织村干部赶到现场,向该村民宣讲《朱家浜村村规民约》,明确指出其行为的不当之处。

最终,在“家园管家”的见证下,该村民当场承诺3日内恢复绿化原貌。此次事件的快速解决,不仅保住了康居乡村的生态颜值,更通过“身边人管身边事”的方式,让“集体利益不容侵犯”的意识深入人心。

畅通出行“动脉”沿路垃圾清理效率提升八成

主干道旁垃圾清理前后对比。朱家浜村供图

在朱家浜村4.58平方公里辖区内,除了18个自然村,还分布着42家企业。穿村而过的705乡道,是村民日常出行和企业货物运输的主要通道。

近日,负责该路段的家园管家在清扫时发现,705乡道一侧突然堆积了大量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凭借对周边企业分布的了解,家园管家初步判断部分垃圾可能来自沿线工厂,随即拍照上传至村里的工作群,并详细标注垃圾堆放位置和大致数量。

朱家浜村党委副书记徐惠芳看到信息后,根据家园管家提供的线索,迅速联系沿线企业负责人核实情况。1小时内,涉事企业便安排垃圾车到场清运,家园管家配合指引堆放点、协助清理散落垃圾。当天中午,705乡道恢复整洁畅通。

这套“发现—上报—处置—反馈”的闭环流程,将以往需要2至3天解决的道路垃圾问题,压缩至4小时内办结,效率提升近80%,切实保障了村民出行环境。

稳住邻里“和气”将建房纠纷化解在萌芽期

民宅翻建。朱家浜村供图

除了发现和上报绿化破坏、道旁垃圾堆放等显著问题,像宅基地翻建时方向的偏差也难逃家园管家的“法眼”。

杨林浜自然村一村民在获批建房后,家园管家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其地基开挖方向与村委会放样的位置存在偏差,若不及时纠正,可能引发邻里纠纷。

这名家园管家从小在该村长大,对每户人家的宅基地边界、历史纠纷情况了如指掌,其马上通过电话向朱家浜村村委会反映,并附上现场对比照片。

村委会接到上报后,立即组织村干部上门核实,确认该村民擅自改变放样方向。村干部结合政策和村规民约,向该村民耐心解释建房规范及邻里和谐的重要性,最终说服其按原放样位置施工。此次“提前发现、及时介入”,避免了一起可能升级的宅基地纠纷。

从公共利益守护到环境问题处置,再到邻里矛盾预防,18名家园管家用脚步丈量乡土,用心传递乡风、守护乡情,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家园管家既是村庄整洁的‘美容师’,更是基层治理的‘千里眼’‘顺风耳’,让朱家浜村的‘家文化’在每一次及时响应和高效处置中,更添温暖与凝聚力。”管国林说。

(苏报记者 王英 周悦磊 通讯员 徐梦晓)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