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清江浦区普墩村党总支书记张玉芳:为民办实事,用心解民忧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沈成耀 记者 李子璇)“张书记,您快帮我找辆联合收割机吧,眼瞅着别人家的晚稻都收完,准备开始播种了,我家这块地一直没人愿意过来收呀!”一大早,村民张玉飞就赶到清江浦区武墩街道普墩村党群服务中心大厅处,拉住村党总支书记张玉芳请求帮助。

“你别着急,我联系一下村里有收割机的种田大户,看看他们愿不愿意帮忙,实在不行,我去街道帮你找一辆,总之,今天帮你把这件事解决掉。”面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张玉芳总是第一时间了解,及时回复、及时解决。

这份高度的责任心,也是张玉芳身上最典型的标签。自2009年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张玉芳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当成自己的事,全心全意为村里服务,他带领着党员群众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生态治理、组织建设等工作中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将昔日贫穷落后的薄弱村,发展成富裕文明的先进村,先后荣获“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工作先进单位”“市和谐示范村”“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张玉芳个人也多次荣获“区劳动模范”和“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立足民生办实事

2009年,张玉芳怀揣一颗为党争光、为民造福的拳拳之心,毅然决然的放弃淮安亘盛公司工程施工项目经理的职位,放弃年收入几十万的丰厚待遇,挑起了普墩村党总支书记这副沉重的担子。

清江浦区武墩街道普墩村地处205国道旁边,但是村里不少道路包括主干道都是泥土路,一到雨雪天气就变得泥泞不堪,严重影响村民出行,经常有村民找干部理论,热切盼望着早日修路。

张玉芳任党总支部书记后,在村“两委”会议上提出,要铺设覆盖全村干道的水泥路。为了避免修路出现误差,张玉芳亲自带队丈量,最终确定要铺设长达15公里的水泥路,面对资金压力,他多方奔走,寻得区、街道、驻村企业的筹资共460余万元,短短几个月,水泥路建成了,成功解决了村民多年来出行的难题。

“村干部想要赢得群众的理解,取得群众的信任,就必须把大多数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玉芳时刻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当成着力点,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谋实惠。

不仅如此,张玉芳为了改善群众生产条件,优化百姓生活环境,带领村干部新建600平方米村部,修建1500平方米文化广场,清理中小型渠道12000米、土方16000余方,铺设2000米自来水管道,在主干道两旁安装60盏路灯……一件件实事,温暖了群众的心窝,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乡村振兴致富路

“村子发展离不开驻村企业。”张玉芳深知“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始终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工作来抓,扩大招商引资,实施工业兴村的战略,确保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张玉芳充分利用该村近郊地理优势,把街道工业集中区作为打通农民富裕之路的“捷径”。他和村两委班子走南闯北,拜访在外人士、客商,多次前往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参与招商引资推介会,先后招引了中油天达、丰年彩钢、福斯特液压机械、广达石粉等10多家企业落户、发展。

村民甘玉霞在福斯特液压机械打工,一个月收入四千多,她说:“以前我们夫妻两在外打工,把孩子和老人都留在家里,心里总是不放心,现在张书记带回来很多驻村企业,家乡发展越来越好了,我们也就回来工作了。”

村头的河塘因闲置太久,杂草丛生,村民对此意见很大。“这么好的地理位置,如果能合理利用,不仅解决了环境问题,还能为村集增收。”去年,张玉芳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的同时,多次组织召开村干部和全体党员会议,研究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并最终决定对闲置河塘进行规划发展,打造“锦鲤园”,发展休闲渔业,解决了这一难题。

看着身边的变化,村民杨龙打心眼里感到高兴,也充满了感激:“在张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家人均月收入从不足1000元增加到了3000元左右,真正实现了让我们在家门口致富。”

2020年,普墩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6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以上。如今的普墩村,村民的收入高了,集体经济强了,呈现出一派和谐宜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图景。

党建引领显担当

“党建强了、战斗堡垒牢固了,村集体经济就会变强,和群众的向心力也就强了,工作自然就能干得更好。”张玉芳作为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头人,自觉的把这个职务视为一种责任,一种无形的鞭策。

张玉芳积极开展党员学习、教育、参观、座谈、表彰等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在全镇乃至全区首先打造党员“五日义务工”品牌,最大限度的动员教育农村普通党员围绕中心,立足本职,全村99党员积极投身各项公益事业,竭尽全力参与环境治理、秸秆禁烧等突击性工作,并逐步演绎成为普通党员的自觉行为。

“只有把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才能为村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今年的“七一 ”,张玉芳带着党员们参观了新四军纪念馆及海盐博物馆,重温红色教育基地,让广大党员同志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也激励大家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和党性意识。

张玉芳一直捐助淮阴区老张集镇孙圩村一对兄妹读书求学,和他们素昧平生却义无反顾;汶川地震、玉树泥石流灾害,他两次捐款万元;新冠疫情爆发,他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向湖北省黄石市捐赠2万元。

“我是党员,就应该奋战在一线。”去年疫情爆发后,张玉芳立即组建了“联防联控党员先锋队”,在全村设立6个疫情检查卡口,带头实行24小时不间断检查,村民们自发给值守党员送水、送食品、送口罩,党群同心,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得到凸显。

“在最危急的关头,党员干部冲在一线,为群众谋福祉,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党群情感就有了连接线。”张玉芳这样说道。

夕阳西下,文化广场上的村民逐渐多了起来,有的跳起了广场舞,有的在锻炼身体,孩子们嬉笑着玩耍,如今的普墩村,环境整洁、设施完善、邻里和谐,生活于此的人们倍感舒心。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