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胡邦胜:讲好刘邦等汉代大IP故事,激活雄汉文化基因

现代快报讯(记者 白雁)11月5日,在第三届汉文化论坛主旨演讲环节,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以《雄汉文化的现代意义》为题解读“雄汉文化”中“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的智慧,并就如何大力转译汉代文化符号、弘扬雄汉文化的精神、激活文化基因、重塑民族精神、赋能当下发展,给出实践路径。

胡邦胜在发言中说,今年上半年,他在徐州考察了汉画像石,下半年在大西北、河西走廊切身感受汉文化,再置身徐州,对汉文化有了更丰富、更深入的认识。

1902年,梁启超首次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强调中国是各民族在融合发展基础上塑造的文化共同体。无独有偶,美国政治学家白鲁恂提出经典论断:“中国与其说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一种文明”。这种观点从文明的视角看待中国,超越了现代民族国家的概念框架,暗含着“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共同体”。不少西方的学者都有类似的观点。

胡邦胜认为,中国汉代历史文化恰为这一观点提供了重要支撑,为文明型国家奠定了系统化、制度化、实体化的基础,“雄汉文化所追求的统一、包容、治理、制度与融合,是中华文明能够穿越千年永葆青春的根基。而汉文化特别是作为源头的徐州汉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强大吸引力的IP资源库。”

胡邦胜认为,“雄汉文化”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或者说是四大支柱:大一统的国家意志、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和合相生的包容胸怀、儒表法里的国家治理体系。“雄汉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性符号。在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要大力转译汉代文化符号,弘扬雄汉文化的精神,激活文化基因,重塑民族精神,赋能当下发展。”

在他看来,汉代气势恢宏的宫殿建筑、精美绝伦的汉画像石、古朴典雅的汉服形制、博大精深的汉字演变、体系完备的礼仪制度等,都是极具识别度和开发潜力的雄汉文化符号。具体到当下,要利用数字智能技术,实现雄汉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雄汉文化更鲜活、更现代、更世界;要生动讲述汉代IP故事,书写好刘邦、萧何、韩信、解忧公主等极具戏剧张力的人物的故事,并转化为网络视听产品,进行现象级传播。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