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快快评|乘客苦航司“锁座”久矣,“解锁”难在哪



乘客苦“锁座”久矣!

什么是“锁座”?一位旅客的话很直白:在线上选座时显示登记序号为第34,可发现“已被选”座位却高达140余个。此时这趟航班线上值机开放的可选座位仅占总数的40%,其中免费的座位仅有14个,且多集中在后排中间位置,其余的要支付35元、70元或140元不等费用或等值积分才可选用。

“原本有着良好形象的航空公司,吃相越来越难看了”,旅客的评说很难说是苛责。航司以“被选座”的名义,一“锁”就是100多个座位,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本来已划分好座舱等级并按等级售了票,却还要在旅客值机选座时加一道“锁”,让旅客付费或花费积分开“锁”,这种做法,是新“套娃”,是新“一鱼多吃”,本质上是一种霸王条款。

正如有网友称,本来线上值机是为了方便旅客,节省航司人工成本,但现在航司卖完票还要卖座,把方便做成了生意,然而这种生意却是以人为设置障碍、牺牲乘客利益为前提的。

严格地说,机上同一等级座舱并无高下之分,但航司故弄玄虚,人为制造三六九等,这本来就很可笑,而更可笑的是,他们还将可笑的事一本正经地形成了“制度”。这个“制度”锁住了乘客的选择权,也锁住了乘客的体验感,令人不适。

相关报道援引法律人士的观点指出,“锁座”不仅涉嫌违反了《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还涉嫌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价格法。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某航司的“选座收费”项目,曾受到北京市发改委处罚。当时北京市发改委认定该公司“自立收费项目收费”,违反了价格法中关于政府指导价的规定。

对不合法、不合民意的“锁座”应该大声说“不”。近年来,旅客频频投诉“锁座”现象,反映出愤懑的消费心理。然而,奇怪的是,据报道,近年来,一些航司饱受诟病的“付费选座”业务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在争议声中愈演愈烈,俨然成了“行业惯例”。

客观而论,一些航司面临较大经营压力是事实,降本增收成为内在目标。为此,个别航司在餐食标准上予以降低,却花式“开拓”增收项目,譬如推销商品、增收“伸腿费”。“锁座”现象便源于此背景。

谁来管一管航司的“吃相”问题,谁来遏制相关领域的歪风邪气?航空公司的自觉靠不住,乘客的“调门”也实在有限。

对此,监管部门是时候出来“走几步”了。唯有直面包括“锁座”在内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才能提高违法违规成本,才能让航司长记性。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