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无锡:治一“湖”水 美一座城,久久为功唱响“太湖美”

  “一行运河连古通今,一页船桨接来送往。一卷籀文遥忆苍茫,一声号子万里渔香。”近日,董宇辉用一篇“小作文”展示了无锡之美。无锡之美,美在绿水,美在青山,美在太湖水。

  碧水安澜的“太湖美”背后是无锡不断探索的太湖治理,是加快推进的治太项目。从无锡市水利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太湖无锡水域、北部湖区水质实现“双达Ⅲ”,其中总氮1.29毫克/升、同比下降5.1%,总磷0.05毫克/升、同比持平,水质富营养化指数为52.5,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水质、藻情形势为2007年以来最好。无锡坚守太湖治理的主阵地、主战场,治水有“妙方”。



  碧波荡漾,控源截污保护好“母亲湖”

  鼋头渚到三山岛的广阔湖面上,只要有游船开动,就有上千只红嘴鸥跟着船尾的浪花盘旋、俯冲、捕食,场面壮观,引得游人纷纷拍照留念。“乘船给红嘴鸥投食已经成为了太湖游的新项目。”游船上的讲解员李小姐告诉记者,“蓝天精灵”多了,说明太湖水体生态变好了。

  无锡是太湖治理的“主战场”。数据显示:无锡已先后实施两轮太湖生态清淤,累计完成清淤2970万立方米,占全湖清淤量70%以上,从湖体取出总氮4.42万吨、总磷1.29万吨、有机质82.67万吨;2007年以来累计打捞处置蓝藻2055万吨,占全湖打捞量90%以上,相当于从水体中清除了5487吨的氮和1389吨的磷。

  在位于贡湖湾湿地公园的许仙港藻水分离站内,延伸到太湖中的平台下方有一口“打捞井”,吸藻泵将蓝藻“吸”上来,经过加压装置产生的7个大气压的压力,将蓝藻的“伪空胞”压碎挤破,再通过沉降池、气浮池2道藻水分离后,脱水干化成含水85%的藻泥,实施无害化处置或资源化利用,分离后的尾水经处理后再次回流到太湖。工作人员介绍,今年蓝藻较少,但他们仍24小时待命,“见藻就捞”。

  目前,无锡沿湖岸线共设立蓝藻固定打捞点89个,组建专业打捞队伍69支、1700人,配备蓝藻专用打捞船129艘、水草打捞船43艘。同时建成各类型藻水分离站13座,配备移动藻水分离船8艘,合计藻水分离能力8.34万吨/日。2007年—2022年无锡累计打捞蓝藻2055万吨、占全太湖90%以上。去年起,新一轮太湖生态清淤全面启动,总投资约70亿元,计划用8年时间清淤3456万立方米。

  目前,太湖无锡水域以及北部湖区、湖心区水质首次均达Ⅲ类水平、创近十年来最好水平,藻情形势为2007年以来最好,太湖治理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修复湿地,还太湖一片“清”“绿”

  “这里不仅可以尽情地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气,还能够将太湖生态美景尽收眼底!”大溪港湿地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伟说。

  “大溪港湿地公园的前身,其实是一个临湖而建的渔村。”沈伟告诉记者,2007年太湖水危机后,新吴区投入近千万元开展大溪港河道整治工程,通过对大溪港流域水系系统地沟通、清淤、调水、水景观整治,整改完成后,大溪港南段的水质一直稳定在Ⅲ类水体标准,个别月份,水体甚至到达了Ⅱ类标准。

  为了更好地修复与保护沿太湖生态,沿太湖500米范围内,全面开展退耕、退渔、退居,建设生态防护林和生态绿地。2018年拆除了最后一个葡萄园,从此太湖边实现了零种植、零养殖,全面回归自然状态。更值得一提的是,原来的渔民退捕上岸后,组成了一支蓝藻专业打捞队伍,从太湖捕捞者变成了环境的守护者。

  原先的小渔村变身成为如今绿草如茵、湖面干净整洁、湖水清澈的美丽景象。“可以说,大溪港湿地公园见证了太湖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见证了太湖无锡水域连续十四年实现安全度夏。”沈伟说。

  在太湖西岸,沿着20多公里太湖岸线驱车行驶,扑面而来的是满眼的风景和活力感。焕然一新的太湖大堤,波光粼粼的湖面,大堤内侧的田园风光……吸引了一波又一波游客前来露营、骑行。从很少有人问津到成为户外休闲好去处,这样的变化便来自一道天然生态屏障的构筑。太湖大堤内侧新建成的10个湿地,串珠成链,好似一条“绿腰带”,形成一个天然滤芯,守护着太湖水。

  “10个湿地原来大多是废弃鱼塘,可以说是环境治理的‘污点’,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杂草丛生。”宜兴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通过对沿太湖“荡、库”进行生态化改造后,太湖风光发生了肉眼可见的生态变化,湿地边的草坪上,游客架着天幕喝茶聊天,生态池塘中的水清澈见底,繁茂的“水下森林”已经长成。湿地群落在形成改善入湖河水水质强大合力的同时,吸引越来越多的生物选择在这里栖息、繁衍。不久前,还在双桥港湿地看到了黑天鹅。



  水岸同治,久久为功唱响“太湖美”

  秋日午后,在新吴区老人桥浜河边,不时有居民散步而过,水中偶有小鱼游弋,泛起层层涟漪。“天气好的时候,在栏杆边往下看,‘水下森林’一清二楚。”家住龙湖滟澜山小区的吴阿姨表示,干净清新的河道让每天经过这条河的自己感到心旷神怡。

  据了解,经过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这里的水质已稳定达到Ⅲ类。而在整治前,这条河道水体浑浊,水色发绿,透明度低。“老人桥浜东侧与六步港连通、西侧通过水泵向秀景路河排涝。”江苏江达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高级规划设计师李静介绍,过去这里的水质不稳定,一方面是由于内源污染,河道底泥有机质含量较高。另一方面,河道内无水生植物,整体缺失自净能力。如今,治理完成的河道水体感官改善明显,清澈见底,水草摇曳。完工至今,老人桥浜经历了几场降雨的冲击和考验,一般经过3至5天即可快速恢复自净能力,水体基本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水。

  “全流域治水,‘组团式’优化水环境是新吴的治水特色。”无锡市新吴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琴指出,整个片区的治理不仅可以减轻太湖的入湖污染负荷,还可以为太湖提供清洁水源,巩固“引江济太”效果。

  水中的污染要管,岸上的“病源”也要拔除。在硕放水处理厂深度处理项目工地上,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忙活着。随着一车车材料运输到达,一面面构筑物也正在浇筑中。不仅是这里,在梅村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梅村一二期提标)已完成曝气沉砂池外墙涂料施工及满水实验反硝化及臭氧活性炭池、设备基础及室内地坪,正在推进MSBR池设备安装。在新安街道,新安花苑第一社区雨污水改造项目已完成出户支管改造,主管改造基本完成,正在推进零星支管改造。新吴区泵站标准化改造工程正在招投标,预计10月施工。

  当一条条河道“编织”成网,片区整治的效果已然显现,一处处水清岸绿的场景呈现在生活中,既可满足居民“亲水、近水、赏水”的愿望,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有助于打造国际先进区域水环境修复和生态建设的示范标杆、美丽河湖“新吴样板”。

  一曲《太湖美》,唱不尽三万六千顷波涛、七十二峰苍翠的旖旎风光。现如今,太湖不断恢复“年轻态”,《太湖美》的歌词也逐渐成为“太湖美”的现实。(本网综合)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