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钢铁驼队”贯通亚欧,“数字贸易”跃动全球——徐州以“枢纽经济”激活开放新动能

晨曦微露,淮海国际陆港内,零下25摄氏度的冷链集装箱高效流转,数字贸易大屏上全球订单实时跳动;铁路集散中心里,徐工集团的“钢铁巨臂”整装待发,即将搭乘中欧班列沿“钢铁丝路”驰骋欧亚;铜山铁路物流基地,“徐州—连云港港”铁水联运班列鸣笛启航,一单到底贯通陆海……初冬的彭城大地,处处涌动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澎湃热潮,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能。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作为全国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徐州立足新发展阶段,以开放平台建设为支点,以通道创新为引擎,持续提升对外贸易质效、增强开放平台能级,全力撬动区域高水平双向开放新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开放动能。


创新先行通道赋能

激活枢纽经济“强动能”

通道是对外开放的动脉,创新是提质增效的引擎。徐州立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先天优势,持续织密国际物流网络,优化通道运行效能,以大通道带动大开放,推动枢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作为徐州打造双向开放交通枢纽的核心载体,徐州中欧班列自2015年开行、2017年纳入全国中欧班列序列以来,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截至去年底,累计开行超2000列。目前,徐州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18条线路,通达欧亚21个国家50多个城市,形成贯通欧亚大陆的国际运输动脉。

来自徐州商务部门的数据显示,三年来,中欧班列进出口货值年均增幅达42.3%,海铁联运发送标箱数年均增幅高达78.2%。今年初,连云港—徐州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成功入选国家级集结中心,标志着徐州在国际陆路物流组织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国际物流出海大通道不断拓展。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徐州持续发力,今年“CCA一单制”发运同比增长199.5%,大幅提升了货物通关效率。

班列不只是运输通道,更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徐州中欧班列创新推出“班列+跨境电商”“班列+保税”等融合模式,让“徐州制造”的市场触角延伸至全球更多角落。物流与金融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增添发展活力,徐州创新“班列+供应链金融”模式,推出“跨境数字信用”产品和“出口快贷”服务,我市某工程机械企业借此实现半年时间二手设备出口超千万美元,彰显了通道与产业、金融协同发展的乘数效应。

小雪时节,徐州港顺堤河作业区一派繁忙景象。作为淮海国际陆港“双核”中的“水港”,顺堤河作业区不断创新物流运输模式,推动从单一内河航运向多式联运体系转型。目前,顺堤河片区铁水联运中心雏形初现,正加速成为连接内陆与沿海的关键节点。

近日,“徐州—连云港港”集装箱铁水联运线路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品牌线路,成为全省唯一。该线路创新推行“CCA一单制”模式,实现“一次委托、一单到底”,通过“港口功能前置”“铁路箱下水”等举措,将运行时效从30小时压缩至8小时,企业综合物流成本降低15%,运输时效提升30%以上。2024年该线路开行5028标箱,同比增长77.9%;今年1—9月开行4946标箱,同比增长29.8%……一串串亮眼数据印证着通道赋能的强劲效应。

如今,徐州正借助枢纽经济产业集群加速崛起的契机,全力构建“通江达海、联结亚欧”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平台集聚持续发力

构筑开放发展“新高地”

高能级开放平台是集聚高端要素、提升开放层次的关键载体。近年来,徐州坚持以平台助推开放型经济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为牵引,海关特殊监管类(徐州综保区、徐州B保、新沂B保、国际邮件互换局)、枢纽通道类平台(观音国际机场、中欧班列)为主体的“1+2+N”开放平台体系,为高水平开放提供了坚实支撑。

国际邮件互换局高效运转,畅通跨境电商“快车道”。 作为徐州开放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州国际邮件互换局一期项目占地110亩,建成处理场地3.19万平方米,二期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单日最大处理能力达国内100万件、国际10万件,邮件分拣效率位居全国前列。徐州已与全球233个国家及地区建立邮件通达关系,形成“互换局+国际陆港”“互换局+观音机场”等多联运模式,中邮海外仓初步建立“7+17”全球网络布局。

互换局的高效运营,极大提升了徐州及周边地区国际邮件的流转效率,降低了企业跨境物流成本,为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综合保税区是徐州高水平开放的“前沿阵地”。这里先后落地全省首个“非保税转保税”区内直转、首班“区港联动”保税班列、首例“一票多车”等创新举措,为企业降低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四五”以来,徐州充分发挥平台集聚优势,持续推进运贸融合发展,不断加强境外控货能力建设,优化完善境外运输保障功能,开发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货品、新货源,助力“徐州制造”走向全球。

面向“十五五”,徐州将以更大力度增强开放平台能级,为高水平开放注入新动力。在完善开发区开放载体功能方面,徐州将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支持徐州经开区、高新区、港务区3家自贸联创区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相关改革经验,提升园区综合发展水平;鼓励开发区在境外设立招商引资机构,探索与欧盟、RCEP等地区国家开展产业转移合作;依托中德(徐州)工程机械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引进国际先进要素,进一步提升开放能级。

在打造园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徐州将培育各级各类特色创新产业园,形成共生互补的产业生态体系;鼓励园区内企业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培育一批数字经济产业园,以产业升级赋能开放发展。

在做强徐州观音国际机场航空口岸方面,徐州将加快国内外货运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探索设置空港前置货站,增强航空货运辐射带动能力;推进机场飞行等级由4D升至4E,招引顺丰等航空货运服务商,推动更多航空公司建立驻场基地;不断开拓更多国际客货运航线,全面提升航空一类口岸运营能力,让“空中通道”更加畅通便捷。



“走出去”促进“深融入”

持续拓展全球市场

“把生意做到全球去,把客户带到徐州来!”今年以来,徐州接续开展多场境外招商活动,不断寻觅合作机会、拓展合作空间。发展热潮奔涌不息的徐州,用一场场诚挚的拜访、务实的对话,向全世界表达谋合作、促共赢的诚意和决心,助力越来越多的徐州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

创新是“走出去”的底气。在今年德国慕尼黑宝马展上,徐工携60余款“青山绿”系列新能源产品亮相,以“场景+产品”一体化解决方案惊艳全球。从全系列电动化产品到关键结构件100%机器人焊接,智能化、绿色化已成为“徐州制造”深入骨髓的基因,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

不止工程机械,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为代表的“新三样”也正成为徐州外贸新增长点。在今年举办的第137届广交会上,淮海控股集团集中展示覆盖从个人出行到商业运输的全系产品矩阵,其绿色创新技术引发热烈反响。金彭集团首发2025款LINGBOX新能源汽车,精准破解全球中短途出行痛点,产品远销超100个国家和地区,加快全球化布局。

企业扬帆出海的背后,是徐州持续优化的开放生态。全市积极培育“走出去”主体,建立境外投资重点企业信息库,支持企业通过海外园区载体集群式发展。政策层面,徐州狠抓外资外贸提质,创新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降低企业综合成本,营造更具吸引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潮涌彭城,开放共赢。如今的徐州,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在建设高水平开放新格局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这座区域中心城市,正凭借“贯通南北、链接全球”的独特优势,奋力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塑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为江苏乃至全国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徐州力量,谱写“双向开放、互利共赢”的新时代华章。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