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76个日夜,85场比赛安全平稳、热烈有序,2025“苏超”赛季圆满收官。不仅彰显了跨部门、多层级科学协同与科技赋能的强大合力,更成为江苏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成效的生动注脚。今天的“苏超”特别报道《顶流》,让我们来探寻赛事背后的社会治理效能公式。

11月1日晚,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总决赛现场,62329名观众刷新赛事观赛纪录。赛事当晚,南京奥体中心举办足球赛和演唱会两场大型活动。为保障活动安全顺利,南京警方将安保工作列为重中之重,精心筹备、缜密部署,交出高效能治理答卷。

泰州球迷说:“开赛之前几天,每天都能收到南京警方的提醒。我觉得这个服务做得非常周到。我们从外地过来,停车交通各方面通过短信就能一目了然。”

“苏超”治理效能,靠的是“算力+人力”。每一场比赛的背后,都有智慧警务的技术支撑和数千警力的辛勤守护。赛前,场馆内外遍布的智能安保系统高效运转,精准排查各类安全隐患;比赛过程中,始终有一群“背对赛场的人”,目光紧盯看台,守护万人安全;比赛结束后,依托智慧安保模式,潮汐式管控引导措施,最大化提升通行效率、最大限度引导客流。上万人的志愿者队伍里,不少人从开赛服务到决赛,“人人可为、处处可见”的志愿服务成为“苏超”靓丽的风景线。这些“无名”的“英雄”,构建起了一个“有名”的“苏超”。

“苏超”旗手马力说:“那种全场目光聚集于此的自豪感,会让我们觉得这一切的辛苦都值得。”

“苏超”的治理效能,取决于“态度+速度”。决赛中签率1.2%,半决赛两场中签率也只有2.1%、3.1%……一票难求,是“苏超”甜蜜的烦恼。面对群众呼声,“苏超”主办方果断出手,一手重拳整治黄牛,一手改进票务系统,仅用36天就上线了全省统一的预约购票平台。“苏超”用坚决态度回应关切,用最快速度破解难题,树立了赛事票务治理的标杆。

球迷说:“原先拼手速抢票经常抢不到,或者找朋友一块帮抢。现在通过抽签的方式,我觉得也公平了很多。”

“苏超”的治理效能,离不开“协同+协作”。6月14日,长三角首趟“苏超”球迷专列从南京站启程开往淮安东站。“苏超”期间,上铁集团累计开行“苏超”球迷专列56列,运送球迷达4.5万人次。比赛主场城市还精准匹配大巴车,让球迷“无缝衔接”“一站直达”。

网络达人叨叨傅说:“这是第一次专门开专列让我们的球迷去看球赛,体现出政府对球赛的重视,也从侧面反映出‘苏超’赛事的火爆。”

“苏超”的治理效能,更得益于“共建+共治”。赛后,更衣室被球员打扫干净,看台的垃圾被主客队球迷捡起带走——“苏超”比赛第一、文明并列第一。球迷和网友的无限包容,让球员“敢于施展”、让球队“大胆试错”,让失败“有路可退”、让斗志“重新点燃”。“苏超”赛场上,十三支球队奋力拼搏、配合默契;赛场外,十三个设区市的部门也同样是全力以赴,职责不同、分工各异,但大家共同的目标是“办好苏超”、统一的姿态叫“担当作为”!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高端智库中国竞技体育研究院副院长彭国强说:“只有当公众成为共同利益的主体,感受到利益被尊重、能实现时,针对这个问题的道德准则才会被普遍自觉地遵守。江苏创造了‘苏超’这个属于每个江苏人自己的‘利益共同体’,并制定和恪守‘利益共同体’的道德准则。也正因为这样,大家才把赛事当家事,更加自觉地呵护它健康成长。”
记者│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王建华 龚俊杰
编辑│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张萌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