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初时节,暑气未消,沿江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内,草莓苗繁育基地生机盎然。整齐的育苗床上,“红颜”“香野”“圣诞红”等品种的草莓苗舒展着厚实的叶片,饱满的根系在基质中扎实延展,遮阳网下的幼苗透着蓬勃朝气。新奇的是,记者采访的这位“新农人”宦东,正坐在空调房里,用手机当“农具”。从他的指尖上,每天会有1.5万株新鲜的草莓苗出苗,稳定供应着全省各地的草莓种植户。
“今年夏季光照充足,加上精细化的水肥管理,草莓苗长势特别好,不仅株型健壮,抗病性也比往年明显提升。”宦东介绍,目前培育的优质草莓苗已近100万株,足够周边200多亩草莓园秋季定植使用。入夏以来,尤其是夏末秋初这段时间,周边种植户就陆续上门挑苗,最近每天稳定出苗1.5万株,大家都盼着用这批好苗抢占来年丰收先机。
每天稳定出苗1.5万株,是如何做到的?望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宦东介绍,“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帮了大忙。
谈及规模化繁育的优势,宦东深有感触:“夏季育苗,高温高湿是道难关。散户自行育苗时,常因环境调控不当导致烂根、徒长,成活率难以保障。园区基地依托智能环境控制系统,传感器实时监测棚内温湿度、光照等关键参数,一旦指标异常,自动遮阳、精准滴灌、智能通风等设施便联动响应,将环境精准稳定在草莓苗生长的最佳区间。”这套智能化体系不仅将种苗成活率提升了25%以上,更能提前筛选剔除弱苗、病苗,从源头上帮助种植户降低风险、节约成本,真正实现了“育好苗、保丰产”的目标。
在培育环境保障上,园区的育苗温室里秩序井然:水肥一体化系统按设定参数自主运行,为每一株幼苗均匀补水,告别了传统人工拖管浇水的繁琐;温湿度等环境条件始终保持在幼苗生长的适宜范围,配合技术人员每日巡检、抽样观察与动态调整,让稳定的生长环境与细致的人工照料相辅相成,为种苗生长提供了安心舒适的“温床”。
生产模式上,园区推行“订单育苗”机制,早早与周边合作社及种植户敲定供苗协议。根据客户需要的品种、数量和定植时间,合理规划生产全流程,从选种到培育全程规范管理,确保每一株苗都贴合市场需求。
“这批精心培育的草莓苗将于9月中旬集中交付。随后,基地将衔接启动脱毒核心苗的扩繁与驯化工作,为下一季育苗储备优质种源。”宦东介绍,“坐在空调房里看数据,手机变成‘新农具’,已从梦想照进现实。”
(通讯员 沙萱 记者 朱轩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