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滨江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紧扣“党建引领业务、业务融合党建”主线,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在产业招商、企业服务、能源保障、供应链等领域深化党建业务融合,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力”。
固本培元筑根基,清风正气塑廉魂
今年上半年,集团以“学深悟透、知行合一”为目标,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理论学习体系。依托“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制度,开展8次集中学习,深入研讨作风建设重要论述,围绕“优良作风促招商”“新能源业务纪律红线”等主题交流,将理论成果转化为破解业务难题的“金钥匙”。创新“三会一课”形式,采用“书记领学+骨干解读+党员研讨”模式组织专题学习,覆盖200余人次。召开党员大会暨警示教育大会,党委主要领导专题解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动员120余名党员骨干参与“主动学习季”,筑牢思想防线。组织党员代表及受监管对象参观常州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支队,通过实地警示强化“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意识。集团纪委牵头,联合党委、审计、法务及财务等构建“大监督”体系,开展不定期抽查及“作风建设提升月”活动,以“查改贯通、标本兼治”推动八项规定落地,各支部主动开展自查,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销号管理”闭环机制。
红链赋能强载体,智营生态引凤栖
今年上半年,在运营载体面积超120万㎡,新增去化面积约8.53万㎡,签约入驻企业17家,集中于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引进“四新两智”及先进制造项目9个、优质服务业项目1个。碳纤维产业集群累计入驻企业16家,中瑞二期引入高企2家、科小企业5家,集群效应凸显。智慧运营优化服务。创新下调物业费至1.8元/㎡/月(降幅达25.6%),全年为企业减负189.5万元。推行“片区经理+企业管家”模式,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提供覆盖EHS、维修、党建、人力、法务、金融等综合服务。强化园区生态链构建,撮合企业业务对接及设备共享。成立工程维修部,报修响应缩至1小时内,两个月内完成维修工单831项,维修率88.4%,日常巡检1931项,完成率93.2%。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增设环卫工休息点、快递暂存处及免费茶水,服务超200人次,形成“党建强、服务优、企业兴”良性循环。
港能协同强配套 双擎驱动活生态
集团党员深入一线拓展能源市场,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上半年投运光伏电站21座(装机43MW),发电量1778.9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50%;投运充电站20座、储能电站1座,充放电量87.02万千瓦时。党员骨干牵头推进蒸汽管网延伸,服务企业超100家,蒸汽销量80万吨,同比增19%。建设智能储能管理系统,精准控制充放电,配合电网调峰,提升能效,储能电站累计放电51.51万千瓦时。党员团队还积极优化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应用,助力企业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能源服务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围绕“前港后园”战略,完善“港口为通道、仓储为载体、供应链为龙头”三位一体生态体系,强化产业配套服务。港口到达量270万吨,有力保障物流通道。建成并运营服务化工企业的工业备品备件库,涵盖管件类、劳保类、防爆类等8大类别,253种小类,货物总量达1.7万余件,有效盘活企业闲置资源,显著降低企业库存管理成本,协同效应日益显现。党员带头拓展电解铜现货交割库业务,进一步提升区域铜现货市场活跃度,服务产业生态链。
下半年,集团党委将以“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为契机,持续深化“党建+”融合模式,重点推进REITs发行、降本增效等人效机制改革,通过“红色引擎”驱动载体运营、新能源发展等核心业务再上新台阶,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滨开区产业生态构建贡献国企力量。(耿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