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敏 通讯员 江轩)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2021年9月1日起,江阴大部分中小学实施了课后延时服务,此举得到了家长们的普遍好评。不过,冬季来临后,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江阴市青阳实验小学的学生家长们发现,由于放学时间延后、日照时间变短、校园照明设施缺乏,接孩子成了“摸黑”工作。
日前,江阴市融媒体中心《一帮到底》栏目记者来到青阳实验小学。当天是个大晴天,但下午5点一过,天色就逐渐暗了下来。记者留意到,青阳实验小学的正门口两侧各有一盏路灯,但是光线比较微弱。一条马路之隔的店铺虽然已将灯光开启,但基本起不到增强道路照明的作用。放了学的孩子们陆续走出校门,在人头攒动的队伍中寻找家长。但往往是孩子找不到家长,家长也看不清孩子。一些老人需要在门口徘徊好几圈,才能与自家孩子碰上面。
青阳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孔德宇告诉记者,校园内本没有用于晚间照明的设施,提供课后延时服务后,已经增加了灯带等照明设备,学校也正在想方设法把校园内的照明亮度提升起来。不过,许多家长认为,校门口的照明更需引起重视。家长们建议,学校可以通过增加亮度、将指示牌改成夜光牌等多种方式来解决目前校门口照明不足的问题。
第二天,记者邀请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来到现场。青阳镇建设局规划建设科科长许杰向记者解释,之前学校路段的路灯主要是考虑道路照明,从节能的角度设置,功率在60—90瓦就足够了,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还需要把功率调高,调到120—150瓦,才能确保校门口的照明需求。
此外,记者了解到,青阳镇有多所学校提出了校园及校门口照明不足的问题,青阳镇已经会同教育、建设、设计等单位进行会商,设计优化方案,并在桐岐中心小学和桐岐中学试点。接下来,青阳镇还将因地制宜,投入7万元,增设11个光源,对镇区的几所学校实施照明设施的优化提升,保障学生安全,助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
新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上一些问题,这就对相关部门的应对和服务提出了考验。只有把问题的方方面面考虑周到,用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更加细致的长效管理措施直面问题挑战,才能让政策落实到位、深入人心。
- 县区
- 2022-01-11 16:47:48
- 县区
- 2022-01-11 16:47:31
- 县区
- 2022-01-11 16:47:13
- 县区
- 2022-01-11 16: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