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文有读城,武有苏超,“书超”和苏超的梦幻联动太“苏”了

就在苏超比赛正酣、全民玩梗之际,江苏“读城”行动也在火热进行中。“读城”行动以“大众参与的城市文化活动”为主旨,邀请大众阅读建筑、阅读地名、阅读老字号,城市内涵在走读之中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

7月3日至7日,第十五届江苏书展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期间,江苏“读城”行动将落地江苏书展。现代快报联合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特别策划了“‘文’有读城、‘武’有苏超——‘文武双全’新江苏”专题展陈,以书为媒,为读者打造“书超”苏超梦幻联动的现场。当苏超与“书超”同频,我们于这场奇妙共振里看到的,远不只一场球赛或一次活动,而是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是一曲“文武双全新江苏”的壮丽交响。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 张卓君 摄

以武崇文 驰骋绿茵场的城市IP与文化认同

足球是竞技的“演武场”,“武无第二”是其铁律。苏超的“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标语能引发共鸣,正是抓住了这种竞技精神的核心。

但苏超的能量远超赛场:它点燃了城市间的“景点之争”“美食之斗”“对歌之风”,本质上,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地域文化嘉年华”。

其“破圈”密码何在?当草根足球的激情碰撞江苏深厚的地域文化,体育赛事便升华为一场盛大的城市IP秀与集体认同仪式。每一个热梗都非凭空而来,而是植根于千百年的文化沃土:

表面上,“南哥之争”是互联网上火了很多年的、调侃南京的“老梗新玩”;实际上,这一幕折射出了千百年江苏地名的演变:南京之“南”始于南朝梁代,南通之“南”为清代区分南北通州而设;

表面上,“输了水蜜桃加盐,赢了盐水鸭加糖”以及“甜醋哪有香醋香”,是对垒城市之间,换了一个方式打擂台;实际上,“细思恐极”,这或许是诸多名特产、老字号之间“朴实无华的商战”;

表面上,“主场大营”从五台山体育馆换到南京奥体中心是因为建筑够“排场”;实际上,这背后折射出的,一座城市“场馆一哥”的变迁,究竟承载了多少市民的美好回忆,何其幸哉。

而苏超的火爆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在当代社会,体育赛事已成为唤醒和强化地域文化认同最直接、最具感染力的载体之一。球队的“比武”,球迷的“尚武”,都是对城市文化的宣示与守护。

文亦奋武 深挖文化基因库,“读城”的点兵、远征与突围

如果说苏超是“以武崇文”,用足球的律动激活集体记忆,那么“读城”行动则是“文亦奋武”。“读城”行动以阅读建筑、阅读地名、阅读老字号为主线,它以系统性的挖掘、守护与创新,为地域精神筑起坚实的坐标,其内在的力度与决心,丝毫不逊于赛场上的拼搏。

阅读建筑是一场“文化点兵”。

走进苏超各队“主场”,文化密码跃然眼前。南京奥体中心的配色,源自紫金山、明故宫、明城墙;徐州奥体中心以“汉代玉琮”为形,融“玉”“帛”之思,彰显两汉雄风。建筑不仅是容器,更是凝固的史诗,无声诉说着城市的灵魂与骄傲。

阅读地名是文脉的“远征”。

扬州《致泰州》细数凤城河、瘦西湖之缘;镇江《写给徐州的家书》从西晋“掰饬”恩情。这些充满机锋的“家书”“战书”,实则是以创意方式进行的城市文脉梳理与情感联结,在幽默中深化了对“我是谁”“从何处来”的认知。

阅读老字号打响“创新突围战”。

以常州为例,天目湖宾馆砂锅鱼头、中吴宾馆萝卜干炒饭借力苏超出圈,与南京的“萝卜大战”让一些老品牌传播得更广。“读”老字号,在于读懂时代需求,以创新为刃,在市场中杀出生路,让传统焕发新生。

这场“读城”的文化奋武,为江苏十三市锻造独一无二的“文化铠甲”:当建筑被赋予新生,当地名不再湮没,当老字号重焕荣光,文化便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成为一座座城市面向未来、自信前行的底气与锋芒。

文武双全 江苏每座城市都是一本“大书”

热辣的七月,当苏超遇上“书超”,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激情与火花?

一年一度的江苏书展是江苏的文化盛会,今年已举办至第十五届。每一年的书展,都吸引了江苏读者的注目。琳琅满目的图书、川流不息的读者、精彩纷呈的活动,还有一众名家的加持,“全民阅读”在江苏蔚然成风。江苏文脉源远流长,自古人文荟萃、典籍浩瀚。中国最早的文学总集《昭明文选》,最早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都产生于南朝的南京。世界上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编纂于明代的南京。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总集《全唐诗》则编纂、印行于清代的扬州……书香文脉在血脉中流淌赓续,江苏的每座城市都是一本耐读的“大书”。

正是以书为媒,“‘文’有读城、‘武’有苏超——‘文武双全’新江苏”专题展区将亮相本届江苏书展。在这里,读者可以阅尽“十三太保”。每个城市都将展陈书写各自城市文化的书籍,想读懂十三座城市背后的文化,绝对不可错过。在展区内,读者还能深度“读城”,饱览江苏十三市的建筑、地名、老字号,徜徉于此,收获满满。

文武之道 “苏大强”的底气、智慧与共生哲学

江苏的“文武双全”底气源于深厚的经济文化根基。2024年,江苏GDP突破13万亿元大关,昂首迈入“城均GDP破万亿”阶段,经济增量领跑全国。当然还有深厚的文化“家底”:南京“六朝古都”,无锡“书院林立”,徐州“几代帝王乡”,常州“东坡终老”,苏州“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南通“近代第一城”,连云港“孙悟空的老家”,淮安“运河明珠”,盐城“晏殊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镇江“满眼风光北固楼”,泰州“水行满河,不如海陵之仓”,宿迁“第一江山春好处”。

正是如此,“十三太保”谁都不服谁,卷完“颜值”卷“历史”,卷完“历史”卷“格局”,看似“内卷”的盛宴,恰恰是江苏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最鲜活、最硬核的回答。因为足够自信,才能直面调侃、敢于“自嘲”;因为底蕴深厚,才经得起这般“玩梗”;因为对未来坚定,“十三太保”才合为“苏大强”。

但观江苏,武之活力何止于苏超?文之深沉岂止于“读城”和“书超”?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共同铸就了“苏大强”不可复制的精神内核与面向未来的从容笃定。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子扬 刘静妍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