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扬州吾悦广场北门,一片明黄色标线画出的专用停车区格外醒目。“绿扬骑手专用停车位”字样旁,外卖骑手邹大中熟练地停好电动车,脸上洋溢着轻松:“以前一到饭点,接这附近的单子就心慌,现在停车、取餐、休息一站搞定,效率高多了!”
这片80平方米的专用停车场,配备着“为奔波留个固定位,让小哥少些找位累”的暖心标语,连同东门区域的第二个停车区,共同为骑手提供了140个专属车位。这不仅是扬州市总工会联合相关部门、竹西街道为骑手量身定制的“暖心礼”,更标志着扬州对新就业群体的关爱从“普惠性”向“精准化”升级的生动实践。

资料图片
阵地升级
从“无处歇脚”到“处处是家”
如今,漫步扬州街头,像“骑手专用停车位”这样的暖“新”风景随处可见。
在景区凤凰水岸花苑,昔日闲置的物业传达室焕新为“岭上‘新’驿”,24小时开放的充电桩、图书角、微心愿留言板,让骑手李师傅感慨“像有了娘家”;扬州经开区打造的57个“开新驿家”服务阵地,提供“热可纳凉、冷可取暖、雨可栖身、渴可饮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N+X”服务,让“小哥们”告别“风餐露宿”,感受“处处是家”的温馨。
近年来,扬州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工会驿站、商圈楼宇等,建成覆盖全域的暖“新”服务网络。而更深刻的变革在于服务理念的升级——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对接”转变。
“希望暴雨天能自动延长配送时间。”“导航总导到单行线,系统能不能更智能?”在9月28日的一场民主恳谈会上,40余名骑手与平台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共商《绿扬骑手安全文明出行十条温馨提示》。这场变“说教”为“对话”的交流,最终催生了“安全骑行 文明送达”服务小分队,并通过“早会5分钟讲安全”机制,让安全理念融入日常。
生态构建
从“单一服务”到“多元体系”
专用停车场启用当天,同步开展的“8+X”公益集市成为另一道风景。法律咨询、免费理发、口腔检查、互助保障等八大服务展台前,骑手们排起长队。升级改造的“悦喜驿站”则构建起“停车—休整—取餐”一站式服务闭环,让奔波的骑手有了安心歇脚的港湾。
这种“服务集市+专属空间”的模式,正是扬州打造“小哥”系列服务品牌的生动缩影。如今,从“小哥医院”“小哥理发屋”到“小哥食堂”“小哥学院”,一系列暖新子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广陵区“小哥餐厅”以10元三菜一汤解决“吃饭贵”;高邮市“小哥理发屋”提供免费服务;宝应县投入近40万元建成6家工会驿站;邗江区创新建立“邗小哥”健康档案管理平台,提供“先诊疗后付费”的医疗优惠。
2025年7月,扬州市总工会出台“暖新入会十好”举措,构建起从思想引领到技能提升、从医疗保障到子女托管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与此同时,“食在扬州—工会爱心餐”项目自8月1日启动以来,已有近6000人次受益,100家“友好就餐点”让新就业群体享受实实在在的餐饮优惠。
价值重塑
从“城市过客”到“治理主角”
暖“新”服务的持续深化,正在激发一场从“受助者”到“贡献者”的身份转变。
在虹桥社区,“邗小哥”化身“助老送餐员”,利用配送间隙为老人免费送餐;旅游旺季,网约车司机自发组建志愿服务车队保障运力;网络主播通过“助农直播间”推广特色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更令人欣喜的是,外卖骑手小陈通过“随手拍”系统上报餐馆卫生隐患,推动商家整改并获得积分奖励。这正是扬州创新推行“食安啄木鸟”机制的缩影——目前全市已有325名骑手受聘为食品安全流动监督员,累计反馈问题466条,成为守护市民“舌尖安全”的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074名新就业劳动者到社区担任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2.2万次,真正实现了从“城市旁观者”到“治理共建者”的转变。
这支基层治理新生力量的成长,离不开坚实的权益保障。扬州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建立健全“工会、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人社”五位一体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格局,建设14个工会实践点,打造货车司机法律服务站,为劳动者构筑权益“防护网”。
数据显示,扬州已发展新业态工会会员3.6万余人。推进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筹集1300万元为1万名新就业群体赠送互助保险;抓好“求学圆梦”行动,帮助1000名农民工和一线职工提升学历;市总工会开展的免费上大学计划,已资助63名新业态劳动者完成学历提升。
通讯员 高云 记者 胡俭 鋆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