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的广袤沃野上,一股青春“潮”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农业的底色。截至目前,江苏已培育青年新农人超过2万名,他们以新理念为笔、新技术为墨,在鱼米之乡的画卷上,绘就着乡村振兴的青春模样。
这是一股“破壁”之潮,破的是认知与身份的壁垒。他们中,有海归硕士,有城市白领,有“农三代”返乡青年。在南京溧水,“90后”张伟的稻田里,传感器实时回传数据,无人机精准巡田,他用“数字”重新定义了“耕种”。在苏州吴江,“农三代”王晓宇为每只大闸蟹建立了“云端成长档案”,传统水产由此焕发“智慧新生”。他们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形象,而是手握科技、懂经营、善管理的“农业经理人”,让“农民”从一个身份,真正蝶变为一份令人向往的职业。
这是一股“聚合”之潮,聚的是个体与群体的力量。新时代的“新农人”,早已告别“单打独斗”。在盐城阜宁,“新农人联盟”共享技术、共建渠道,将分散的星火汇成发展的火炬;在常州金坛,青年农场主们共建“农机共享平台”,让昂贵的智能装备在协作中释放最大效能。从“一个人”的创业梦,到“一群人”的振兴路,这种“抱团出击”的模式,正以“1+1>2”的聚合效应,重塑江苏乡村的发展格局。
这更是一股“焕新”之潮,焕的是产业与乡风的面貌。他们不仅是生产者,更是品牌官、设计师和乡村“造梦师”。在镇江句容,“丁庄葡萄”在一群年轻人的操盘下,通过统一标准与创意营销,品牌附加值飙升;在扬州高邮,鸭蛋经由“深加工+文创+旅游”的复合模式,从土特产蝶变为时尚伴手礼。他们用青春的审美与创意,为传统农业穿上“潮牌”外衣,让乡村价值在产业链的延伸中实现跃升。
这股青春浪潮的奔涌,离不开江苏精心构筑的良性生态。“新农人培育工程”提供全链条扶持,“新农人贷”破解融资瓶颈,遍布全省的农村电商产业园与创业孵化基地,则为梦想提供了落地生根的土壤。政策活水精准滴灌,让青春的种子得以在乡野沃土中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青春之我,筑梦沃野;奋斗之我,作答乡村。一位位新农人,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带回乡野,他们播下的是新理念的种子,耕耘的是乡村振兴的希望。这场青春与沃土的“双向奔赴”,正汇聚成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在新时代的画卷上,绘就着水韵江苏最为绚丽的青春华章。(江陵 于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