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1937年8月,左权随朱德、彭德怀率部东渡黄河,挺进华北,开辟抗日根据地。1938年,“巩固华北、发展华中”被确定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基本方针。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不幸在1942年的十字岭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这位铁血将军,留下的10多封家书,成了后人触摸他内心世界的唯一窗口。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是一座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县城。《左权家书》收录了左权将军从1940年到1942年,写给妻子刘志兰的11封信。字里行间,有他对襁褓中女儿的深深牵挂,有对妻子的日夜思念,更有“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是光荣的”的铿锵誓言。
沙峰,左权将军的外孙,他是此次记者寻访的陪访人。民族歌舞剧《烽火家书》已在全国巡演十多场,他曾多次亲临现场观看。作为该剧的历史顾问,只要有机会,他都会观看排练,希望能将姥爷的故事更好地展现给观众。
沙峰 左权将军外孙 八路军研究会副秘书长兼青年分会会长:
在这个剧里面,穿插了很多姥爷家书里的原文,让大家能够看到一个将军,他给家人信里表达的内心世界。每个人看了以后都会想,左权原来是这么细腻的一个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暖男。我爱自己的家,但是为了国家我可以舍弃我的一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吹响了全面抗战的号角,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后,日军向华北腹地大举进犯。山西自古属于兵家必争之地。在民族存亡之际,这片黄土地成为华北敌后抗战的战略屏障和重要支点。左权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残酷“扫荡”,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前方总部辗转于山西潞城、武乡、辽县等地,运筹帷幄,指挥抗战。
左权
1940年5月,在八路军前方总部驻地,左权和妻子刘志兰欣喜地迎来了女儿左太北的诞生。三个月后,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打响,为了不影响左权工作,刘志兰带着左太北回了延安。谁料竟是诀别。1940年8月,左权送妻女前往延安前,在八路军前方总部武乡砖壁村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影像。
沙峰 左权将军外孙 八路军研究会副秘书长兼青年分会会长:
这张照片就是姥姥、姥爷和我母亲一家三口唯一的一张合影。当时我姥爷还笑得很开心,这是一家三口在一起最幸福的阶段,但是没想到这一别就成永别了。
随着八路军人数快速增长到数十万,武器装备匮乏的问题出现了。左权选址山西黎城峭壁石洞,于1939年底建成黄崖洞兵工厂,年产武器可装备16个团,日军将黄崖洞兵工厂视为心腹大患。1941年,华北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下令大举扫荡太行根据地,企图一举歼灭八路军前方总部,摧毁黄崖洞兵工厂。左权向部队明确,作战方式为阵地防御战,注意提前掩埋好物资、转移好工人。
沙峰 左权将军外孙 八路军研究会副秘书长兼青年分会会长:
逐步拖住敌人,然后采用咬牛筋的战术,就是把敌人挡在外面,我们一层一层让他们慢慢地逐步进来,其实目的还是希望给129师的我们外围的部队争取时间,把敌人围在这个地方,把他们全部消灭。这场仗最后一共是打了8天8夜,最后我们消灭的是1000多敌人,我们自己的伤亡是166人,创造了敌我伤亡数字6:1的这种辉煌战绩。
这一仗打出了八路军的军威,创造了抗战史上的纪录。中央军委在《1941年战役综合研究》里说,当年全国各地的反“扫荡”中,黄崖洞战斗是“最成功的一次”。
1942年5月,日寇集结了3万多兵力,采取“铁壁合围”战术,矛头直指驻扎在麻田的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左权和彭德怀商量后,决定率领八路军前方总部和北方局机关紧急转移,准备反“扫荡”作战,不幸,在辽县十字岭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
左权牺牲的那天是1942年5月25日,再过两天便是他心爱的女儿左太北的两岁生日。在牺牲前三天,他写下了最后一封家书。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别21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1942年5月22日
沙峰 左权将军外孙八路军研究会副秘书长兼青年分会会长:
我觉得对母亲来说最残忍的是什么?就是我找到了父爱,但是我再也得不到他了。
左权将军牺牲后,当地人民十分怀念他,同年,辽县易名左权县。
张基祥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文化历史学者:
所以才有了我们现在身份证上,都有左权将军两个字,我们左权人就非常自豪。
漫步左权县街头巷尾,《左权将军之歌》这首穿越岁月的旋律总在风中回荡。这首歌像一条无形的线,串起了这座城的朝朝暮暮。男女老幼张口即来的,不仅是一段旋律,更是对英雄的思念,是融进日子里的敬意。在这里,歌声从不孤单,因为每一个音符里,都藏着左权人共同的牵挂。
山河无恙,如你所愿。
来源:江苏新闻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记者丨明玉花 顾啸云 陈一帆 张赢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