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联合发布2025年“最美家庭”名单,这些从基层土壤中生长出的文明之花,用平凡生活中的不凡坚守,为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树立起闪亮的坐标。在价值观念多元碰撞的今天,以这些“最美家庭”为镜,我们更能看清家庭文明新风尚的时代内涵,感受中华民族精神血脉在千家万户中的生生不息。
以家国情怀厚植家庭底色。在吉林长白山南麓,黄义家庭成立 “夫妻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以 “警社联动” 化解矛盾纠纷,帮扶困难学生,用坚守诠释 “家国一体” 的责任担当。内蒙古徐乃超家庭扎根边境,以 “服务群众、团结群众” 为原则,成为牧民的 “贴心人”,将个人幸福融入边疆安宁的大局。细观“最美家庭”的动人故事,虽然故事各异,但都彰显着共同的精神密码: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与强国建设紧密相连,展现了新时代家庭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意识,让传统美德照进现实生活。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正需要这种“小家”与“大家”同频共振的格局。
以传统美德滋养家风传承。江西白根保家庭三代坚守戏曲舞台,将抵制高价彩礼、倡导孝老敬老等内容融入100多部剧目,用艺术力量引领乡风文明,每年惠及480万观众。湖北刘发英家庭化名为 “英子姐姐” 助学 20 年,募集善款 3500 万元资助5000余名学生,教育情怀代际相传,儿媳作为受助者也加入志愿团队,演绎了 “清白立世守本心” 的家风传承。这些家庭以言传身教让美德在亲情中升华,印证了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的文化真谛。当家庭教育从“经验传承”转向“智慧共育”,当家庭责任从“私域美德”升华为“公共担当”,家庭才能真正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第一课堂。
以时代担当引领文明风尚。家庭建设新范式,回应时代发展的深层叩问。从冰雪经济的开拓者到农业科研的守护者,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到公益助学的践行者,“最美家庭” 在不同领域展现着时代风采。他们中既有扎根基层带动村民致富的带头人,也有默默耕耘守护 “大国粮仓” 的科研家庭,更有通过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方式传递正能量的典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家庭要成为 “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这些家庭用实际行动证明,小家庭可以成就大梦想,平凡善举能够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以制度保障推动长效建设。近年来,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到各地家庭工作政策的落地,家庭文明建设已从“家事”上升为 “国事”。全国妇联开展的 “家家幸福安康工程” 累计吸引 7.2 亿人次参与,培育出 1648 万户家庭典型,50 多万场家风宣讲覆盖 2.5 亿人次,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广东等地出台的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更从法律层面明确家庭责任,为家庭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家是文明的起点,国是幸福的保障。2025年“最美家庭”的故事启示我们:新时代的家庭文明建设,既要传承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文化基因,也要融入 “共建共享共治” 的时代内涵。让我们以 “最美家庭” 为榜样,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用优良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为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 “家力量”。(董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