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高质量发展走在前——经济新观察】数字职业“上新” 激活就业市场“一池春水”

随着数字经济规模快速增长,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催生出大量的新职业,激活了就业市场的“一池春水”。记者走访江苏各地就业市场发现,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的人才需求非常旺盛,包括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等等。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人工智能相关职位需求同比增长超过3倍。

苏州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人力主管王女士告诉记者:“我们是做半导体的,目前我们一直在招研发工程师。我们的要求是材料工程、微电子专业,这跟我们的企业是相匹配的。”

据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统计,预计到2025年,我国智能制造业数字人才缺口将达550万人,人才供需比为1: 2.6。苏州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冷忠权介绍:“今年我们苏州要吸收18万名毕业的大学生。苏州因为制造业比较发达,智能制造等岗位需求是有明显增长的。”

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推动着人才培养方向悄然转变。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庆海介绍,职业教育一直以就业为导向,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会根据市场需求,动态地调整教学方案。

张庆海说:“近年来,我们将机器视觉、图像处理、雷达检测等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现代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例如,在现代通信工程专业的通讯网络工程方向,我们融入了机器视觉、图像处理等智能化系统的方案设计、配置与调测等相关内容。我们也引进了很多实操课程,需要用到工业机器人等先进设备,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更多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复合型、精深型、创新型的人才。”

人社部等九部门近日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提出“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提升数字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激发数字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近年来,江苏也在积极探索培育“数字工匠”,为数字人才搭建“成长阶梯”。

南京市鉴定中心技术开发科副科长智婷介绍,在技能培训方面,南京连续三年将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人工智能相关新职业纳入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紧缺型职业(工种)目录,符合条件的高校学生、企业职工等可享受培训补贴或技能提升补贴,并且补贴在相应标准的基础上上浮30%。此外,南京对这类新职业的评价进行了有益探索。

例如雨花台区围绕人工智能训练师、密码技术应用员、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等数字新职业领域深耕细作,拓宽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改变两类人才发展中“独木桥”“天花板”现象。后续将通过推进人工智能方面新职业的相关政策落地实施,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提升服务,加快培育新型劳动者队伍,激活新的就业“动力引擎”。

江苏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市场规模巨大,发展数字经济基础好、空间大、前景广。2023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1.4%。如何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培养一支适应性强、精通技术、能够与人工智能并肩工作、实现人机协作的劳动者队伍至关重要。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导,南京大学就业质量研究中心主任方长春认为,要主动、积极地发挥数字经济对人力资源供给的引领作用,结合产业发展制定针对存量劳动力的技能提升计划:“对于劳动者而言,你就需要不断地去学习,来适应这些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催生的、技能要求比较高的岗位,我把它称之为‘再技能化’。此外,通过现代产业体系带动整个社会人力资源供给的优化,包括对于劳动者的技能提升或培训,对产业工人的技能更新迭代。”

(江苏新闻广播/彭迪帆 苏州台 编辑/国正)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