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凝聚起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伟力

□张文婷

4月16日,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显著精神标识。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血脉传承,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关系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其实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放眼所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坚守沉淀了乡愁、引来了游客;博物馆文物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人们赞叹于“老祖宗的审美”,也被一些文物“显眼包”治愈;民俗文化、非遗传承在一次次传统节日、一场场大型盛会中夺目耀眼。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归根结底是为了人,传统文化就在身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保护好优秀传统文化,既是铭记历史、留住乡愁,也是对人们精神家园最丰厚的滋养、对社会经济发展最有底蕴的支撑。

揆诸当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创新发展让“故纸堆”焕发出新生。“数字化”突破文物和观众的物理界限,故宫博物院的“数字故宫”、山西博物院的“壁上乾坤”、天一阁的“数字古籍”等实现观展由“走马观花”向“身临其境”的转变;“沉浸式”提升观众观展的感官体验,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长征”沉浸体验、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河之恋”数字化沉浸式体验展、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等新技术、新场景让文化资源“活”起来,“火”起来。文化是流动的“活水”,结合新技术、新需求,在与时代同行中,激发了消费潜力,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展望未来,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依靠人,依靠有绝活的手艺人、有担当的文化人、有情怀的开拓者。传承发展是避不开的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尤是。解题的关键在市场。昆曲是古时候的“流行音乐”,因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传扬千年;越剧《新龙门客栈》创新演出形式,沉浸式体验与社交平台传播共同打造出爆款;国货潮品名扬海外,中式美学糅合时代眼光,获得市场认可。我国已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各社交平台也对非遗传承人入驻、发展提供支持,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文化,愿意学习非遗技艺,认可非遗市场价值,让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进入良性循环,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生。

泱泱中华,文明博大。一个个文物的点,连成一串文明发展的线,让我们摸清历史的脉络。一项项非遗技艺,在文化长河的涤荡中闪烁,汇聚起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芒。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更有信心更有能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