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快影评 | 求新为方向,青春为注脚,江苏电影五年五“上新”






11月22日,江苏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部署,以社会主义文化强省建设为总揽,勇担新的文化使命,着力把江苏打造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展示地,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江苏新实践”一个生动的例子,是江苏电影的剧变。

剧变的起点,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的2018年。

彼时,电影工作转隶,江苏电影也就此踏上一条乘风破浪的创新之路。

五年时间,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摆在我们眼前:

之于艺术创作,这五年,江苏共备案电影项目569部,获得公映许可证的影片116部,在院线上映71部;

之于市场规模,影院1222家,银幕7685块,江苏成熟的影院建设、多元的发展措施已成为电影复苏的关键;

之于顶层设计,新政策发布实施、影院建设布局,再到平台屡次创新,江苏步履不停,拥抱创作者与影迷;

着一“新”字,而境界全出。

纵观江苏电影五年之路的探索经验,有五个“新”应当关注。

第一个“新”是新形式。

江苏电影向来重视形式创新,以刚刚在苏州结束的“致敬经典·国际修复电影展”为例,把修复作为主题进行,这在全国都是“独一份儿”的。

还比如,2021年颇具影响力的“四史”教育电影课,精选20部数字修复红色经典影片,本质上是以电影课的创新形式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



第二个“新”是新地标。

这些年,江苏电影在平台建设方面下足了功夫。一个非常明显的表征,就是各种新地标的拔地而起。比如,将在2024年元月竣工挂牌的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

近期,苏州太仓也依托电影《郑和下西洋1:沧海幽冥》IP授权,积极开发周边产品,进一步打造优质文旅载体,是江苏电影IP开发的一次新尝试。



第三个“新”是新技术。

技术新,是江苏电影一个显著的特征。尤其是近年来,影视基地蓬勃发展,一批头部电影企业落户江苏,共同助力江苏电影的发展。

比如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聚焦智慧拍摄、智能制作、算力系统开发应用,开创“中国影视基地3.0时代”。比如扬州,电影基地建设步入尾声,一期18个现代化高标准摄影棚、1座建筑面积为9000平方米的世界一流水下水景摄影棚即将启用。



第四个“新”是新互动。

在政策环境方面,2020年,江苏率先推出“苏影十条”从财税、金融、用工等方面降低企业损失,积极地探索电影与金融创新互动,推出“政银担”战略合作。2023年,“苏影保”更是升级至3.0版本。

另一方面,“新互动”并不囿于城市,而是放眼电影公共服务全局,还有推动农村电影放映与文明实践工作融合。像南京高淳、溧水等地,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基层联系点,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

我们也应该看到,江苏电影的探索发展之路,并非一直是坦途,艰巨、磨难时有发生。

第五个“新”就是新挑战。

面对新的问题,江苏电影如何行稳致远是长久的课题。考验沧海横流见本色的勇气,也考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

如果给江苏电影这五年取一个关键词,“青春”也许是一个最好的注脚。

因为纳新吐故,所以朝气蓬勃。

希望、活力、在路上,这是江苏电影的姿态,亦是向上向好的要素。

过往的成绩,皆为未来的序曲,江苏电影当“青春”、正“可期”。

现代快报 + 评论员 王子扬

来源:光影江苏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