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守护候鸟迁徙“加油站”,做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东台答卷”

时值初夏,一望无际的条子泥滩涂上,层层沙脊递接着细碎波光,延至海天相接处。720高潮位栖息地上,透过望远镜可以看到数以万计的雁鸭类候鸟、鹭类、鸥类在水面自由起飞、戏水、打闹。



5月的条子泥迎来了中央、省级主流媒体记者和爱鸟人士,他们用镜头和文字开启一场独特的采风之旅,沉浸式体验条子泥湿地风光,深度感受湿地城市东台的魅力。

迁飞候鸟“国际机场”

条子泥这个鸟类“国际机场”,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眼下正有大批鸟儿客居,其中包括勺嘴鹬、小青脚鹬、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吸引了不少观鸟爱好者、鸟类研究专业人士前来打卡。

“东台条子泥世界遗产地是鸟类的天堂,来这里栖息的鸟类数量种群都很多。这几年我每年都来拍鸟,拍到的一级鸟类保护动物有勺嘴鹬、小青脚鹬、黑脸琵鹭等等。”来自江苏常州的生态摄影师杨菊芬十分激动,这几天她不但在条子泥湿地蹲守拍摄,而且热心指导青年学生走读研学,传授湿地保护、爱鸟护鸟知识。

东台条子泥湿地拥有大规模的潮间带滩涂,保持了完好的原始生态,孕育了数百种底栖生物,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由于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过境迁徙的珍稀鸟类的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世界上仅存约600只、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勺嘴鹬,以及世界濒危的一种鸻鹬类候鸟小青脚鹬选择到条子泥觅食、换羽。

不久前,鸟调人员在当地记录到濒危物种小青脚鹬达到1221只,打破了去年1164只的纪录,连续三年突破学界预估,是目前为止全球记录到小青脚鹬的最高种群数量。今年5月份的一次鸟调发现,条子泥湿地鸟类“大家族”又添2个新成员。至此,常年来此栖息、觅食的鸟类种数达到412种。



休憩候鸟“安居胜地”

为了让这些鸟儿得以在条子泥休憩“安居”,作为我国首个滨海湿地类自然遗产、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自然遗产的核心区,东台条子泥湿地坚持由政府主导、科研机构助力,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720高地”,并入选全球“生物多样性100+案例”,被誉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样本”。专门打造了一套独具条子泥特色的4A级信息化系统,包括景区气象站、潮水位监测、智能鸟类识别、无人机反制系统、国家标准潮水位监测系统、电子围栏联动系统等33项功能模块。在沿线安装上百个高清探头,并与公安部门联网。在技防到位的基础上,还严格执行人防措施。

为了让这些数以万计的鸟儿栖息“安居”,护鸟人员精抓细管,尽最大努力呵护这些湿地精灵。目前,720鸟类高潮位栖息地营造了三种生境:深水区、浅水区和光滩区。其中,浅水区和光滩区容易生长水生杂草,如果杂草长得比较高,有些猛禽就会藏在里面,对一些小型的珩鹬类造成威胁。因此,护鸟人员坚持将杂草控制在不超过五公分的生长高度。

在一堤之隔的滩涂上,护鸟队员们与互花米草正在进行艰苦的“地盘”争夺战。二十几名绿化工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争分夺秒地挖除互花米草幼株。这种原产于美国的外来物种有着旺盛的繁殖能力和极强的生命力,在滩涂湿地上蔓延泛滥,不仅和鸟类争夺地盘,而且因其根系发达,改变了滩涂湿地底栖生物的群落组成,对鸻鹬类等鸟类生境造成极大破坏。条子泥湿地在不断进行人工干预的基础上,还与红树林基金会、复旦、北林大开展多项治理课题研究,探寻根治解决的途径。

同时,在湿地保护区域组织了6组巡防队伍,开展全天候不间断巡查,运用科技手段,建立全区域、全覆盖的智慧监控系统,实行24小时盯防。

服务的成效怎么样?鸟儿们自己会投票,泥泞的土地上密密麻麻的三趾脚印就是最美的勋章。眼下,在这处避潮栖息的“家园”,体态各异的鸟儿,或闲庭漫步、或成群嬉戏、或展翅翱翔,震撼而美好。

迁鸟安营“永久居民”

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鸟类选择在条子泥湿地栖息,享受良好生态环境,甚至有些种群干脆选择留在这里安营扎寨,做条子泥的“永久居民”。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当中重要的栖息地、“加油站”,东台市保护修复了包括4500亩黑嘴鸥繁殖地在内的1万亩潮位栖息地,并启动国内第一个在海岸带世界自然遗产地开展的生态修复项目——川水湾1.9万亩海岸带湿地修复。



同时,大规模开展互花米草整治,遏制外来物种对湿地底栖生物群落、鸟类生境的破坏。在川水湾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现场,原来8000多亩长势茂盛的互化米草已基本不见踪影,项目施工团队采用刈割、旋耕、深埋的处理工艺,对这一顽固物种进行了有效治理。位于条子泥观潮区北侧的1500亩土地也已转变为黑嘴鸥最喜欢的盐蒿地。

据统计,目前条子泥湿地已经记录到的鸟类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1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1种。52种物种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包括极危物种4种、濒危物种8种、易危物种16种、近危物种24种;珍稀物种种群数量屡创新高:东方白鹳今年首次记录到121只;卷羽鹈鹕单次记录数66只,首次记录到7只在条子泥湿地越冬;火烈鸟连续8年飞抵条子泥湿地越冬,数量由最初的1只增加至11只。

随着条子泥的知名度、人气指数急剧提升,借鉴国际上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这块珍贵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从政府主导型的1.0版升级到政府、民间共同发力的2.0版。

在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申遗三年之际,去年8月27日至28日,条子泥湿地管理和公民科学项目研讨会在东台沿海经济区举行,来自红树林基金会、北京林业大学等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相关的知名鸟类保护专家和研究学者线上线下会聚一堂,共同研讨以勺嘴鹬为代表的鸻鹬类水鸟的国际环志规则与迁飞区旗标分配协议,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世界级濒危水鸟的保护行动。



东台市将复制“720”的保护模式,在条子泥垦区内,打造更多像“720”一样的鸟类高潮位栖息地,推广湿地保护模式,为鸟类提供更多栖息地和家园。邀请更多高校,更多基金会,更多公众参与到条子泥湿地保护当中,将保护成果和理念传播给更多的社会公众。从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样本”到提供候鸟迁飞通道沿线协同保护“中国方案”,东台市不断引领迁飞通道沿线保护路径新探索,做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东台答卷”。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