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为群山“掸尘” 让“穷山”变富 昔日“石灰村”摇身变成“网红村”

金山网讯 昔日的“石灰村”,今日的“网红村”。近年来,江苏镇江句容市下蜀镇空青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铁腕整治村内各大石灰窑、轧石场,大力发扬转“挖金”为“养金”的守护精神,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各类农业产业,在全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带领着村民走向共同富裕之门。

近日,记者行走在空青村乡间小道上,美丽乡村新景象扑面而来。农家小院整洁干净,青石路面平坦宽敞,青砖巷道、水中栈桥别有一番韵味;武歧山—空青山古茶道上欢声笑语,游人慕名前来登山踏青;养蜂园、种植基地等各式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村民鼓足了腰包、笑开了颜……


图片11


昔日“石灰村”摇身变成“网红村”

菜地里的蔬菜,披着一层“白衣”;马路上,随着汽车驶过,满天的灰尘呛得让人张不开嘴;村内房屋上,一层又一层白灰的堆积像极了下雪天。这,就是下蜀镇空青村先前的模样,村民们怨声载道,过客们相继吐槽,整个空青村更是被称为“石灰村”。

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是什么让空青村蒙上了这层羞耻“面纱”?原来,十多年前,石矿加工业逐渐兴起,地处连绵群山之间的下蜀镇空青村内具备着石灰石等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山采石、开石灰窑一下子成为了当地部分村民致富的路子,但是他们万万也没想到,这条发家致富之路,是条“断头路”,严重影响了周边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我们必须关停它们,也必须改变它们。”2017年,在周边市场畅销、石料行业处于盈利的背景下,担任江苏镇江句容空青村党委书记的马道荣却带头开始了对它们的关停行动,每天带领着工作人员跑断腿、磨破嘴,只为了各大石灰窑、轧石场企业负责人能够不再无止境地破坏本村生态环境、不再无止境地消耗矿山资源。从一户户谈判,再到一户户签字、拆除,最终取得的成效令人欣喜,空青村内的16座石灰窑、3家轧石场全部关闭。


图片12


“当时的情况,让他们停产其实就是要夺了他们的饭碗,这是我干的最难的一件事情。”回忆起当初,马道荣感慨万分,但是转头看向眼前焕然一新的村落,他却发出了源自内心的笑容,“现在的空青,才是村民们所追求、所向往的田园乡村,那些企业家们不会后悔当初的选择。”

随着复绿复垦工作的启动、农村环境整治的深入开展,空青村大变模样。蒙尘不再,植物绿再次绽放光彩,青山绿水间,“稻美茶香美丽范巷”成为了空青村的一张靓丽名片。

“启动资金1800余万元,聘请了南京大学规划设计院设计,打通全村的污水管网,修补破损路面,强弱电下地,增设太阳能路灯、文化墙等等,如今三面环山的范巷,成为了村民口中的美好家园、游客向往的山水田园乡村,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赞赏与肯定。”据马道荣介绍,在离范巷不远的地方,梁庄自然村也在积极打造当中,立足现如今优质的生态环境,创成了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入选江苏省传统村落。

“真没想到,我的家乡一下子成了电视新闻里播放的美丽田园乡村,灰白色不再,村子不仅变得干净整洁,各项基础设施完善,而且还吸引了不少过往游客驻足观赏,这种感觉非常棒。”村民陶茂华笑着说道。

当地“挖山人”变身“养山人”

随着石灰窑、轧石场一家又一家关闭,如何在修复青山绿水的同时稳定自己的“钱袋子”?是空青村所有人需要考虑的问题。“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一个身份的转变,因为以前都是靠挖山吃饭,现在应该在养山的道路上寻找新的致富路,如何转挖山为养山,这是关键。”马道荣说。

邓顺峰是当年众多轧石场老板中的一员,在马道荣的带动下,如今他已经彻底的从一名“挖山人”转变为了一名“养山人”。就在离空青村村委会不远的地方,邓顺峰承包了200亩的农业用地,这片区域里,不仅有茶园、有苗木,还有许多的水产,是一座综合性的农业生态园林。“轧石场关闭后,我就在马书记的帮助下承包了这片山地。”邓顺峰告诉记者,如今种植园内光光茶叶种植与销售每年就能给他带来30万元的收入。


图片13


不仅如此,一家企业、一条产业链的诞生,能够促进很多人的就业,而邓顺峰所注册登记的江苏芸轩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就是如此,已经趋于成熟的生态农业种植园在每年的采茶季节都会招募当地近60名村民前来采茶,日均120元的工资让很多村民都享受起了家门口就业带来的实惠。“每年的3月中旬到4月中旬都会去,已经熟悉采茶工作的我做起来并不困难,1个月下来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而且就在家门口,很方便。”李成玉是当地的一位村民,他笑着说道。

其实,在村民转变身份的同时,空青村村委会还做起了荒山租赁的“生意”,将众多闲置的山地承包给村民发展苗木产业,而王家龙就是其中一位。“2015年开始租赁荒山荒地的,种植松树、榉树、紫玉兰等,花费的精力不是很大,每年的也有十几万收入,还是很不错的。”王家龙告诉记者,没了之前的石灰窑、轧石场,整个村子都变了样,像他这样靠“养山”吃饭的也越来越多了。

“在给村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增加村集体收入,平均一亩地600元,总共加起来租出去有2000多亩地,每年能给村集体增加100多万的收入,而且这些农业产业能够有效保护环境,村民们也不会像以前一样身体因为粉尘、灰尘污染,出现各种问题,可以说是一举多赢。”马道荣说。

念好“生态经”结出“致富果”

关停石灰窑、轧石场,一座座荒山重新变绿,让空青村从生态农业企业家口中谈之色变的灰尘村变成了争相落户的“香饽饽”。坐落在句蜀路上的鲜食玉米种植示范基地是该村与句容苏科鲜食玉米研究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村企联建”项目。


图片14


“我们致力于将玉米产业打造成我们村的主导产业,同时也想通过种植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吸纳农民就业、增加村集体收入,真正实现‘村企联建’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马道荣告诉记者,立足于空青村目前优质的自然山水林田资源,结合企业资本、技术、信息、市场等优势,将逐步形成规模集中连片、产业链条完整、竞争优势明显的乡村特色产业。

据悉,空青村鲜食玉米示范基地每年种植两季,一季亩产2500斤鲜穗,平均达到1.5元/斤,两季销售收入达7500元/亩,除去综合成本,年纯收益达5500元/亩,每年为村集体收入增加30万元。

下蜀健蜂园蜂业专业合作社,道路两旁各色花朵争相开放,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扑面而来,园区内产品展示厅、科普厅应有尽有,很难想象这片土地曾经有5座石灰窑,处处都是“伤疤”。

该合作社占地面积40亩,拥有养殖合作蜂场200多家,蜂群2万群,年产蜂王浆90吨,蜂蜜30多吨。

“今年的3、4月份销售额在400多万元,以往每年年销售在1000多万元,利润大概100多万元。”蜂场负责人舒锦博告诉记者,因为疫情的关系,如今蜂场大多是走线上销售,每隔几天就会在平台上直播“带货”,一场直播下来能够销售10多万元。


图片15


其实,在以前,句容下蜀镇的养蜂人都是东奔西走在养蜂,随着石灰窑、轧石场的关闭,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提升,如今的他们,不仅有了固定的养蜂点,而且也形成了统一的技术培训、销售模式。“蜂园的建成、环境的整体提升,对我们养蜂人来说是最好不过了,因为蜜蜂其实也很挑剔,以前成天灰尘的时候我们都要挑选地方养,现在都是定点了,而且蜂蜜的采取也很纯净,没有灰尘杂质了。”章小洪说。

随着蜂业专业合作社规模的日益壮大,带动了空青村近80户老百姓从事养蜂行业,同时合作社也从之前的传统发展模式逐步迈向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还与我市的各个院校结对共建,开设“养蜂课堂”,为殷殷学子们传授养蜂技巧,培养他们的兴趣。(张慧民  王欣  胥雯雯  张杰)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